2011年1月10日下午,《李達全集》編委會第一次會議在校行政大樓第一會議室召開。編委會主任陶德麟教授和顧海良教授,副主任駱郁廷教授、謝紅星教授和汪信硯教授,以及其他編委會成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共40多人與會。
武漢大學副校長謝紅星教授主持了本次會議。謝校長首先介紹了會議的目的與安排、學校為編輯出版李達全集的準備情況,并宣讀了學校成立編委會的文件及編委會名單。
201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李達全集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汪信硯教授就課題的申報、課題研究構想、前期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需要學校幫助解決的困難等四個方面內容進行了詳細匯報。汪教授強調:李達是中國少有的百科全書式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是真正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整體性研究與綜合性理論創新的學者,李達論著是武漢大學乃至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與此不相稱的是,李達的很多論著(如《法理學大綱》)、手稿、書信、筆記等卻因各種原因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和保存,現在若不進行“搶救性”的整理和研究,就可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他還指出,課題最為困難的地方就在于如何搜集到李達的全部論著,其次是如何對復雜的文獻進行研究、合理分類以及編輯成卷。
編委會主任、教育部黨組成員顧海良教授強調,李達全集要成為一個精品,就必須將全集的出版定位為科學版和考據版,即為科學研究提供原始資料、盡可能保持文獻的原貌。他還提出,《李達全集》應按論文、著作、書信、手稿和札記四大類總體編排,分期分批陸續出版;在對李達思想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每年應召開一次關于李達思想的學術研討會。此外,他還就編委會與課題的關系、辦公用房、人員配備、網站建設與工作簡報等問題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編委會主任、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陶德麟先生突出強調了這項工作的困難性。他指出,這項工作的困難,既體現在資料搜集方面,也體現在如何正確對待李達在特殊歷史時期下所作的著述。同時,他還提出,應注意李達著作的版本問題,應保持李達論著的本來面目。
編委會的其他成員也對課題研究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進行了分析,并就編輯出版李達全集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了討論,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例如,校黨委副書記駱郁廷教授表示,學校將大力支持課題研究。他還提出,搜集資料可以以學科為主,縱橫結合,即先按年代搜集,再進行學科分類。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宋鏡明教授建議,在編輯李達全集時,應按學科分類、適當兼顧時序,以便于人們研究。哲學學院朱傳棨教授建議,應通過訪問校內外與李達有關的重要人物、到李達故鄉作調查訪問等方法搜集文獻。哲學學院李維武教授認為,這項工作既具有重大意義又面臨很多困難,其中一個困難就是如何甄別李達的筆名問題。李教授還建議,可以按照《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分類方式編排李達全集;學校應考慮建設一座李達紀念館。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丁俊萍教授認為,要對老一輩相關專家和人員進行采訪,實現對李達文獻的“搶救性”發掘。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沈壯海教授表示,學校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將在經費、辦公用房、宣傳等方面進行協調,提供大力支持,并就李達陳列館及網站建設提出了一些具體設想。
(項目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