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華林甫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清史地圖集”開題會議在逸夫會議中心召開。
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清史研究所所長黃興濤教授主持。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程天權教授出席會議并致辭,故宮博物院朱誠如教授、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呂一燃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城市研究所付崇蘭研究員、陜西師范大學西北環發研究院朱士光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唐曉峰教授、北京市社科院歷史所尹鈞科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汪前進研究員、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藍勇教授擔任評議專家。
程天權書記在致辭中表示,“清史地圖集”的編纂意義非常重大,既可以展現中國自然與人文環境的變遷規律,警示后世;又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將在應對邊疆領土爭端中發揮獨特作用。同時,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地理學學科建設的歷史還比較短,承擔這一重大項目感到誠惶誠恐,需要全國各地的專家給予大力支持和協助。他對項目組專家勇于承擔這一艱巨的科研任務表示敬意和尊重,希望早日看到成果的問世。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程天權教授
歷史學院黨委書記陳樺教授表示盡管項目規模很大,可預見的困難也比較多,但課題組成員結構合理,富有朝氣,充滿學術自信和對科學精神的追求,學院對項目的順利實施表示樂觀。
著名歷史學家、項目組學術顧問鄒逸麟教授表示,這一項目意義十分重大,對反映晚清地理狀況的變化貢獻尤巨。同時,他也表示,地圖編繪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項目組成員要團結一致、統一思想,處理好質量與進度、集體與個人的關系,爭取早日拿出一部可以“傳諸后世”的地圖集來。
項目組首席專家華林甫教授從項目由來、學術價值、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等十個方面對本課題的工作方案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介紹。隨后,各子課題負責人依次陳述了各自的任務分工及工作方案。
項目組首席專家華林甫教授
與會評議專家高度評價了本課題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認為該課題作為第一部斷代歷史地圖集,項目設計較為合理、認真,團隊基礎較好。項目的順利實施,將對清史各個領域的研究起到基礎性的推動作用。針對標準年代選取、邊界線的畫法、古地圖的利用等方面,評議組專家還提出了若干具體指導意見。
17日,課題組全體成員在清史研究所會議室召開首次討論會,在前期預研究基礎上,對項目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了坦誠而深入的研討,取得了若干重要共識,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人民大學科研處杜鵬處長、歷史學院陳樺教授、楊念群教授、夏明方教授、成崇德教授、祁美琴教授出席,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內蒙古大學、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國家圖書館等兄弟單位及本校環境學院、國學院、清史研究所的課題組成員共五十余人也出席了此次會議。
來源: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