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8日,由河北師范大學王長華教授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近千年來畿輔文化形態與文學研究”(批準號:12&ZD165)開題報告會在河北石家莊舉行。國家圖書館詹福瑞教授、暨南大學蔣述卓教授、清華大學劉石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張國星研究員。河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李建強教授及項目組主要成員共30余人參加了開題報告會。
首席專家王長華教授從選題背景與意義、課題總體思路、子課題設計、研究重點和難點、預期目標和成果五個方面作了詳細匯報。課題立足于學術研究的前沿,首次對由近千年畿輔制度帶來的文化與文學特殊的區域性景觀做全局性的梳理,并對近千年古代中國文學史做立體化、全方位、多層次的研究,建立新的學術模型。為此,課題設計了五個子課題,分理論探索、畿輔文化結構要素與文學關系、畿輔文化、文學文獻整理與研究三個層面展開,既自成體系,又相互映照,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通過總結和闡釋近千年來畿輔文化、文學演進的歷史規律和特點,進一步揭示古代中國文化史、文學史的歷史發展規律。課題嘗試建立多學科交叉的新型中國文化史、文學史研究模式和理論框架,借此推進對中國文化、文學發展的民族特色和根本精髓的探討,擴展和深化對中華文明史的理解。
在認真聽取開題匯報之后,開題專家組對課題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研究方法、框架體系、重點難點、主要特色等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評議。專家組認為課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重大的社會價值和深遠的文化意義,開題報告準備充分,思路正確,內容和結構合理,可操作性強,可以進入實質性研究階段。同時,各位專家暢所欲言,提出非常中肯的意見,對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首先,專家一致認為課題必須對畿輔文化的特性做深入研究,真正發掘出畿輔文化獨有的特征。蔣述卓教授建議課題要始終貫徹以文化與文學的互動為切入點,上升到理論層面討論問題,從而實現課題的研究價值。劉石教授認為課題要在體現“與”字上下功夫,一方面是對畿輔文化特性的探討,另一方面是落實文化與文學關系的研究。詹福瑞教授提醒課題組抓準畿輔文化的特性,找出畿輔文化與其他區域文化的不同點,以此作為研究的總體脈絡,如局限于畿輔文化結構要素的分析,這是不夠的。
其次,對子項目的內部結構進行調整,減少與畿輔特性無關的章節。專家組贊同課題設計的整體框架,但認為部分具體章節需要推敲。張國星研究員建議將子課題框架中關于南直隸的內容剝離出去,從而形成一個更加清楚的學理結構;另外宗教文化與文學的互動要從哲學、美學的層次進行探究,詩僧、住持、神父等個體和群體是很重要的,要在課題框架上凸現出來。蔣述卓教授建議子課題一需更加側重理論的抽繹,不要過多涉及其他子課題將要探討的具體問題。詹福瑞教授認為子課題中從學理上寫不出畿輔特性的章節都要考慮去掉。
第三,為集中精力將近千年畿輔文化和文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做深做透,課題涉及文獻整理的內容可先不做出來。專家們一致認為課題文獻整理的部頭太大,在五年的研究周期內課題組投入巨大精力做,會影響畿輔文化與文學理論研究的開展,不如暫時放一放。建議課題組把畿輔文獻整理作為課題組將來可持續發展的研究項目,目前集中精力做好專題研究。
課題組認真聆聽了專家組的評議,并與專家們進行了熱烈討論和交流。首席專家王長華教授代表課題組向專家組表示感謝,表示將充分吸收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繼續完善課題的研究思路和設計,確保高質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目標和任務。最終向學術界奉獻一套“近千年來畿輔文化形態與文學研究”叢書,為推進當前古代中國文化和文學研究做出貢獻。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