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1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公共文化服務指標體系構建與績效評估研究”(12&ZD020)開題論證會,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大樓舉行。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長于平,浙江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兼副主席趙和平,東華大學戴昌鈞教授,復旦大學唐亞林教授,中國計量學院邱高興教授以及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的領導等出席了開題論證會。參加本次課題會的課題組成員有北京大學周志忍教授、清華大學楊永恒教授、浙江省文化廳戴言處長、浙江大學黃健教授、浙江大學盧小雁副教授、浙江大學許法根副教授、浙江大學翁列恩博士、吳樂珍博士等。
開題論證會分開幕式、研究計劃匯報、專家評議和交流互動四個環節,程序緊湊、高效務實。
課題組首席專家胡稅根教授代表課題組匯報課題“公共文化服務指標體系構建和績效評估”的研究計劃,介紹了課題的研究背景、價值與意義、研究現狀與評述、課題的總體框架、研究目標與內容、研究方法、手段與研究計劃、擬突破的重點、難點和創新點、子課題設計、主要階段性成果和最終成果等。
與會專家針對上述內容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于平司長認為該項目架構完備、思路清晰,已有扎實的研究基礎。對于公共文化,于平司長高度認可其重要性,認為有六個層面的含義:保障基本文化權益、滿足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實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質、鼓勵民眾進行文化創造。此外,從課題組歸納的擬解決的七個關鍵性問題中,于平司長建議以下兩個關鍵問題應該深入研究:一是如何對我國公共文化的內容和類型進行識別,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的指標體系建立科學的依據;二是如何建立面向公民實際需求的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同時他高度強調公共文化領域中社會保障、公共文化和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認為政府并不一定是唯一的提供主體,如何吸收其他社會群體及志愿者組織來豐富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亦是課題組值得思考的問題。
戴昌鈞教授首先對本課題給出了較高的評價,認為該課題研究內容系統完整,研究方法具有科學性,研究成果具有實用性。同時,對研究方案中的指標體系設計原則和方法以及指標體系具備動態性給出了獨特見解。戴教授指出,研究的具體方案可能還要在研究過程中進一步完善、深化,建議指標體系設計首先要樹立一個總體目標和價值取向,在設計方法上應該充分應用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在動態監測上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進行績效評估。此外,戴教授認為我國是一個二元社會,經濟發展非常不平衡。浙江在文化方面有傳統的底蘊和良好的發展,而中西部則一直很落后,基本的文化娛樂都得不到保障,因此建議深入探討橫向的地區間評價的問題,同時兼顧縱向的逐步深化的評價。
趙和平書記從浙江省文化戰略發展的角度對課題組寄予了殷切厚望。他指出,浙江省明確提出發展“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浙江”,對課題研究可以提供明確的方向指導和豐富的實踐資料。
唐亞林教授指出,該課題無論是從總體設計、課題團隊力量的配合,還是前期基礎以及課題的未來展望方面都達到了完美的地步,并著重對該課題的難點發表了真知灼見。第一是公共文化服務概念的內涵的界定,第二是公共文化服務指標體系的設計維度問題,可以從需求性和可提升性兩個角度進行思考。此外,唐教授指出該課題的一大亮點是公共文化服務的動態監測與績效評估。建議增加一個專項的文化服務工程建設的績效評估,希望通過課題組的努力形成一種外在壓力,進而推動政府內部的變革。此外在課題研究方案上,唐教授建議課題組可以先啟動調研與預評估,在實踐中理清基本的理論問題和思緒。
邱高興教授首先對胡教授的研究團隊表示了祝賀。邱教授談到了該課題可能會涉及到的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文化、公共文化、公共文化服務等理論前提的架構;二是公共文化服務的績效評估過程中如何做到物質和文化平衡的問題。
在專家與課題組成員的交流互動環節中,課題組成員首先就各位專家提出的問題、建議和期望進行了回應,并表態課題組一定在首席專家胡稅根教授的帶領下圓滿完成課題任務。課題組成員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周志忍教授補充說明公共文化服務的指標體系不僅限于投入、過程和產出三層面,會在實用性和有效性問題上作深入探討,定位于政府角度和政策咨詢為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參考。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楊永恒教授指出,本課題具有良好的基礎與有利條件:第一是十二五規劃中強調公共文化的五個評價層次,即社會、政府、公共部門、文化機構與文化項目;第二是文化部推行的31個文化建設示范區,包括江西贛州、廣東東莞及北京等;第三是課題組成員在不同領域具備扎實的研究基礎,可以多角度、深層次理解透徹文化及公共文化的內涵。
通過開題論證會,課題組全體成員聽取和思考了專家的意見與建議,進一步深化了對課題的理解和把握,明確了研究思路和內容目標,更加有信心通力合作,潛心攻關,爭取做出代表國家水準的學術精品和成果轉化,為我國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