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胡塞爾發起的現象學運動對20世紀以來的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生活世界”、“歐洲科學危機”、“交互主體性”、“現象學還原”、“本質直觀”等概念,已成為學術和文化交流活動中的關鍵詞。胡塞爾研究成為國內外哲學界關注的熱點。
近日,中山大學現象學研究所教授倪梁康主持的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胡塞爾文集》中譯”開題報告會在廣東省肇慶學院西江歷史文化研究院舉行,來自兩岸高校的多位現象學領域專家出席,就胡塞爾著作的翻譯及其思想研究等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與會學者認為,“《胡塞爾文集》中譯”這一項目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可從總體上促進漢語世界的現象學研究。如今,胡塞爾現象學在世界思想史上仍廣受關注。國內學術界的胡塞爾現象學研究以及胡塞爾著作中譯現狀如何?記者圍繞上述問題采訪了國內現象學專家。
國內胡塞爾現象學研究方興未艾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張祥龍向記者表示,他為翻譯《胡塞爾文集》的計劃感到欣喜,因為這正是漢語哲學界所急需的。“我們對當代現象學運動了解得越多,就越感到胡塞爾源頭作用的重要。《胡塞爾文集》的陸續出版將使胡塞爾的思想形象更加豐富,時常能夠帶給我們超出預期的啟發。”
倪梁康向記者介紹,近年來,中國大陸現象學研究發展勢頭強勁,漢語學界在文學現象學、歷史現象學、法學現象學、建筑現象學、音樂現象學、文藝現象學、繪畫現象學、醫學現象學、教育現象學等領域展開了各種跨學科研究。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以來,國內每年以胡塞爾和現象學為主題發表的研究論文均有近百篇;各重點大學哲學系基本上都設有專門的現象學課程,都有專門的研究人員;自2000 年以來,全國各主要高校以胡塞爾和現象學為主題撰寫并通過的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總計80余篇;近5年來以胡塞爾和現象學為主題的獲批立項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含青年項目、后期資助項目)共計1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含青年項目、后期資助項目)超過20項。由此可見胡塞爾及其現象學思想對于漢語哲學研究的吸引力。
胡塞爾著作中譯工作迫切
胡塞爾在其長期研究中始終以筆思維,以速記稿記下其畢生所思,因此他去世后留下了大量手稿。自1950年開始,設在比利時盧萬大學的胡塞爾文庫總館陸續整理出版考證過的《胡塞爾全集》,現已出版至第四十一卷。其中,胡塞爾的重要書信收入《胡塞爾全集——文獻編》出版,共十卷。胡塞爾的另外一些講稿和手稿收入《胡塞爾全集——資料編》中,已出版八卷。目前正在編輯之中的胡塞爾文稿還有五卷。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孫周興向記者表示,“《胡塞爾文集》中譯”項目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不僅因為胡塞爾是歐洲哲學史上承前啟后的哲學家,更因為經典哲學家的文獻翻譯是現代漢語哲學研究得以切實推進的前提。
倪梁康表示,東亞的現象學研究如今在世界哲學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而且很可能是最重要的角色。當前,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等地區有一批活躍的現象學家,他們將現象學方法運用于各個領域,取得了令國際哲學界矚目的重要研究成果。在胡塞爾著作翻譯方面,英譯、法譯胡塞爾著作都早已開展并持續出版,日本和韓國也已經開始著手翻譯出版數十卷《胡塞爾全集》。反觀漢語學界,胡塞爾著作的中文翻譯雖肇始于1986年,但至今為止,已經翻譯發表的重要著作尚不足十部。我們對胡塞爾著作的翻譯不僅遠遠落后于英、美、法等國,也落后于日本和韓國。因此,系統地翻譯這位近代以來最重要思想家的著作,已經成為當前深入開展和拓寬胡塞爾與現象學研究的一個迫切任務。
張祥龍說:“我看好現象學在東亞的未來,并相信《胡塞爾文集》中文版將帶來許多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