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與哲學對話的問題非常重要,這個題目是老祖宗規定的,至少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規定了的。我們談加強哲學對話、走出哲學對話,簡單的意思是:加強哲學對話就是加強哲學領域中的對話這一塊,走出哲學對話就是走出單純哲學領域這一塊。哲學領域中的對話是必要的,但也有局限性。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領域中,近年來提出中西馬對話的范式,對于溝通哲學思維是非常必要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開放的體系,不是封閉的體系,一個封閉的體系意味歷史的存在,不是當代的存在,所以哲學領域中的對話完全必要。但是,如果只停留在哲學領域中的對話,實際上只會成為哲學思想家們的對話,是范疇與范疇對話、概念與概念對話、思想交流與碰撞對話。
哲學與經濟學的對話則不同。經濟學與哲學最重大的區別,是經濟學的范疇、概念、問題具有直接的現實性,是現實經濟生活的直接抽象,而哲學則具有借鑒的現實性,它是對多門學科的再抽象。經濟學離經濟基礎最近,而哲學離經濟基礎最遠。如果說哲學領域中自身對話是思想與思想的對話,那么經濟學和哲學的對話是思想與現實的對話。因為經濟學理論反映的是當代經濟中的現實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哲學對話,走出哲學對話。
發展馬克思主義與哲學、經濟學對話的重要性在于,前一種對話關系到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發展問題,后一種對話關系到馬克思主義作為完整的科學體系的自身存在問題;中西馬對話關系到馬克思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經濟學對話關系到統一的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能否存在發展的問題。
沒有經濟學就沒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解剖市民社會引出了一系列結論,講得非常清楚,而且講到沒有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沒有科學社會主義,這是恩格斯講到《資本論》的時候一再講到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統一的。現在我們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五句話,就是社會主義經濟學、哲學。如果沒有實事求是,沒有那樣的思維方式,沒有關于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思想,沒有社會主義公平,這個定義就出不來,定義本身就體現了完整的馬克思主義體系,而不是單純的科學社會主義結論。
將哲學和經濟學分割必然有害。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一大困境,一定程度上是其脫離現實,特別是缺乏經濟學的理論,總是停留在純哲學的概念范圍。同時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分離,把馬克思主義理解為為現實服務的工具,成為工具主義或者意識形態化,好像馬克思主義哲學越純粹越具有學術性,這實際上掩蓋了馬克思主義本身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本質。沒有經濟學研究,要真正搞懂馬克思主義與哲學,尤其是搞懂當代馬克思主義與哲學,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我們當代經濟學的不足之處在哪里?在我看來,缺乏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方法論的指導,而不在于其具體理論和方法。經濟學有自己的特殊范疇和方法,如實證、統計、圖形等,但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才是根本的指導原則。如果在中國,一個經濟學家根本不承認馬克思的經濟形態理論,不承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不承認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不承認辯證思維方法,就不可能成為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特別是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說的經濟學家,絕不能應對中國的經濟現實。
事實上,經濟學和哲學不可分割,沒有哲學思維指導的經濟學家是不存在的。亞當·斯密寫過《道德情操論》,也寫過《國富論》,但是他最大的問題就是經濟學和哲學思維分裂。《道德情操論》里面的人是有道德、有同情心的人,他的《國富論》的秘密就在這里,兩種人是分裂的,分裂在于道德領域中人的情感缺乏利益的基礎,經濟人假設論又缺乏道德同情心。他的《道德情操論》缺乏經濟基礎,而他的經濟人看不到市場經濟中的規律,那種假設的前提為后來市場經濟學的研究留下了很多難題。這是哲學和經濟思維分裂的惡果。
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存在經濟學與哲學的分裂,它是統一的。馬克思沒有歷史唯物主義就不可能寫出資本主義運動規律,寫出《資本論》;同樣,列寧沒有辯證法就寫不出《帝國主義論》,因為列寧的《帝國主義論》基本上和《哲學筆記》的思想都是唯物辯證法和矛盾的分析;毛澤東沒有辯證法就寫不出《矛盾論》,這種基本體系大概是清楚的。所以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不能排斥馬克思主義哲學,完全倒向西方經濟學,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都是有害的。
我舉幾個很簡單的例子。市場經濟是經濟學問題,但不單純是經濟問題,市場經濟問題絕不能單純看做是資源和勞動力的配置問題。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看市場經濟,必然會影響到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整個結構的變化。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將引向何方,單純地從市場經濟說資源和勞動力的配置問題是無法說清楚的,只有歷史唯物主義才能解決,歷史唯物主義看到了市場經濟運行,從社會結構、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因此,強調哲學和經濟學的結合,既要看到市場經濟的積極作用,同時也要防止它的消極效應。研究市場經濟的經濟學家,如果不把市場經濟放在整個馬克思主義體系當中,只從單純的經濟學思想看問題,肯定走不出資源和勞動力配置這個狹小的圈子,無法解釋引發出來的一系列問題,也是不成功的。所有市場經濟的特點都是人與人關系的物化,無論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它以貨幣為中介,必然會產生一定的泡沫,所以就不能單純地從經濟學的觀點看,要看到市場經濟以貨幣為中介的時候有可能會帶來人與人關系的顛倒和價值觀念的顛倒。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責編:秦華、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