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規劃工作從鞏固基礎向提高水平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在項目規模、成果質量和隊伍建設等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研究經費和項目資助額度顯著增長。“十一五”期間,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經費有了顯著增長,2006年市財政投入經費為280余萬元,國家社科基金立項資助420萬元,共獲得700余萬元社科規劃項目經費。到2010年,市財政投入經費達到1000余萬元,獲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立項資助1089萬元。在項目資助額度上也有了大幅提高,到“十一五”時期末,市級重大類項目資助額度增加到10萬元,重點項目資助額度也較“十五”同期提高了2-5倍。研究經費和項目資助額度的持續增長,為項目研究的深入進行提供了切實的保障,進一步調動了社科研究工作者開展理論創新和科學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
項目申報數量和立項數量穩步提高。“十一五”期間共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523項,較“十五”期間增長了56%;獲得國家社科基金立項359項,較“十五”期間增長68%,跨入全國前十的行列。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申報數達到2711項,較“十五”期間增長了62%;共立項681項,較“十五”時期有顯著增長。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的申報和立項,覆蓋了全市各主要社科單位,實現了社科專家學者的廣泛參與。
服務現實和決策的作用不斷加強,質量明顯提高。“十一五”期間,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重慶的實踐、西部大開發和城鄉統籌、建設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和全國中心城市、三峽庫區移民和老工業基地改造,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西部增長極等一系列戰略問題,積極開展研究,服務黨和政府決策;我市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以學科理論為背景,以創新思路為突破點,多項成果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關注和采用,在理論與實踐結合方面取得可喜成果。同時,通過不斷加強社科規劃項目管理工作,有效地促進了成果質量提高,2009-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項不僅實現了“優秀”項目的突破和較大增長,而且還有3項優秀成果被評選進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文庫》。
社科研究隊伍日益壯大。“十一五”期間,重慶市共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172項,較“十五”期間增長75%;青年項目66項,較“十五”期間增長了3倍多。這些項目對支持青年學者扎根西部,壯大重慶市社科專家學者隊伍,培育重慶市社科研究競爭力,起到了切實的推動作用。?
(重慶市社科規劃辦供稿)
(責編: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