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北京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規劃工作始終堅持正確導向,秉承寓管理于服務的理念,積極創新工作機制,不斷提高工作科學化水平,著力推動理論研究為黨委政府決策服務。
一、緊緊圍繞首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確立研究項目,實現了“三個增加”。一是項目數量增加。五年共確立各類研究項目1243項,比“十五”期間翻了一番。二是經費資助力度增加。其中,一般項目資助經費為5萬元,重點項目為8萬元,重大項目達到30萬元,比“十五”期間都有大幅度增長。五年來,項目經費資助總額達4851.87萬元。三是項目類別增加。在原有的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基礎上,增設了重大項目。據統計,“十一五”期間確立的研究項目,目前已有80%以上完成了研究任務,推出一批質量較高的研究成果,其中有20多項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有近百項成果被各級黨政機關在實際工作中參考采納。
二、大力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建設,推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實踐指導意義和決策參考價值的研究成果。為整合社科研究資源,服務首都科學發展,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與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聯合在北京地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社科研究基地。五年新設立研究基地19個,目前總數已達48個。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各研究基地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4400多項,累計發表論文6100多篇,出版專著1500多部,舉辦較大規模學術會議1300余次,開展國際人才交流2800余人次。特別是研究基地的大量科研成果得到很好的轉化應用,例如,北京市知識管理研究基地的研究成果“消費品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評價技術平臺”,獲得200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重視。
三、以重大項目為龍頭,緊緊圍繞黨委政府關注的重大問題組織開展研究。從2009年開始設立重大項目,首批共確立了10項,這些項目圍繞首都科學發展、“三個北京”建設和世界城市發展目標等問題開展研究,已產生了一批有價值的階段性成果。目前,第二批重大項目立項工作已正式啟動,先后組織召開兩次選題征集會,確定了12個選題。這些選題著力研究影響和制約“十二五”時期首都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特別是人口增長過快問題、交通擁堵問題、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驅動問題等。
四、用好“兩塊陣地”,搭建“一座橋梁”,著力加強項目研究成果的宣傳推廣與轉化應用。充分利用北京社科門戶網站、《北京社科》刊物這兩個陣地,五年來通過網站發布成果選介共1000余篇,通過《北京社科》登載科研成果200余篇。編發《北京社科規劃工作簡報》,積極為項目研究成果服務黨委政府決策、促進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搭建橋梁。
。ū本┦猩缈埔巹澽k供稿)
(責編: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