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技術標準和知識產權的密切聯系,及其對技術發展和市場競爭的特殊作用,外資參與中國的標準化必將對我國的技術創新和市場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對此需要我們正確引導和管理外資參與,提升我國標準國際競爭能力,構筑新的國際環境下我國基于標準的競爭優勢。一是明確外資參與中國標準化的界限。比如,學習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的做法——歡迎所有利益相關者參與標準的制定,但來自非CEN成員的標準化組織只能作為觀察員,他們可以發表意見,但其意見是否被采納,決定權在CEN。這樣的做法既能吸收跨國公司對中國標準化的有益信息,也能確保國內標準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的自主權和國內產業發展的安全。二是構建開放條件下政府標準化管理模式。協調標準制定中不同利益相關方的利益訴求,擴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技術聯盟、產業聯盟等市場力量在標準制定和實施中的比重,給予協會標準、聯盟標準以合法地位。設立中國標準化國際專家委員會等機構,歡迎跨國公司、國際標準化機構、國外專家等作為正常的利益相關方參加標準聯盟等組織,鼓勵其發表合理的意見和建議。三是提升國際標準合作與競爭能力。創新商業模式,提升標準的商業化程度,擴大標準的用戶基數,是國內標準在國際競爭中取勝的必要基礎。沒有實業生產能力作基礎,標準競爭將處于非常不利的狀態。充分利用中國國內巨大的市場優勢和對外投資、貿易優勢,形成國際標準競爭的大國效應,通過出口按照國內標準生產的商品、符合國內標準要求的技術貿易或技術援助、對外直接投資等方式讓國內標準走出去,爭取到國外更大范圍的消費者成為我國自主標準的用戶基數,將進一步凸顯我國標準競爭優勢。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于標準競爭優勢的中國貿易投資大國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成員、湖南大學副教授)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