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李占鵬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世紀發現戲曲文獻及其整理研究論著綜錄》(項目批準號為05BZW032),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課題組成員有:吳新雷、趙逵夫、林葉青、李金松、單芳。
20世紀中國戲曲學界始終未曾消歇,引人矚目的一個突出現象,就是形態迥異、卷帙參差、價值卓犖、地位特殊的戲曲文獻的不斷大量發現。這些發現,作者手稿與坊間抄刻兼備,孤文單篇與別集選刊并列,版本原始稀缺,名目新奇繁縟,時限跨盡百年,地域差遍寰宇,令人眼花繚亂,驚嘆欣喜。它們為中國戲曲不僅提供了彌足珍貴的閱讀、瀏覽文本,而且開辟了前所未有的整理、研究領域,對保護和傳承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作出了巨大貢獻,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價值。20世紀發現的每種戲曲文獻的面世年代都難以先期預測,無法提前斷定,它們的出現雖無規律,卻斷斷續續地貫穿著20世紀的整個歷程。20世紀發現戲曲文獻數量豐富,種類多樣,雖曾引起許多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也做過長期卓有成效的整理、研究,發表和出版了不少論著,但都是針對某類或某一時期發現的戲曲文獻,并未對20世紀發現戲曲文獻進行綜合觀照和整體審視,遂使它們迄今仍未得到全面梳理與系統敘錄。這項成果認為,在跨入21世紀的今天,我們亟需對此盡快加以全面清理,及時給予系統著錄,從而為當代及后世研究提供文獻翻檢的線索和資料查尋的依據。
這項成果主要內容分為引言、正文、余論三部分。
引言主要論述20世紀發現戲曲文獻的歷史沿革、地域分布、主要類型、文化特征、主體價值和核心意義以及20世紀發現戲曲文獻整理研究的總體狀況。
正文分五章,第一章以20世紀發現戲曲作品全本集及其整理研究為對象,主要敘錄了流落英國倫敦街頭小古玩店的南戲遺珠《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傳存的唯一元代當世刊刻雜劇集《元刊雜劇三十種》,搶救于戰亂中的元明雜劇珍品《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深藏故宮的內府演出本《清升平署戲曲文獻》,王府嗜好戲曲的歷史見證《車王府曲本》以及《吐魯番梵文戲劇三種》、《環翠山房十五種曲》、《今樂府選》等。
第二章以20世紀發現戲曲作品單行本及其整理研究為對象,主要敘述了元代唐僧取經題材的傳世戲曲巨制《西游記》,明宣德南戲抄本《劉希必金釵記》,明成化南戲刻本《白兔記》,明嘉靖揭陽南戲抄本《蔡伯皆》,明本潮州戲文五種《荔鏡記》、《顏臣》、《荔枝記》、《金花女大全》、《蘇六娘》,清道光、咸豐時期青陽腔戲曲民間抄本四種《三元記》、《黃金印》、《涌泉記》、《陳可忠》以及《彌勒會見記》、《鈔本百種傳奇雜劇》等。
第三章以20世紀發現戲曲作品折(出)集及其整理研究為對象,主要著錄了明代較早相繼刊印的兩部曲選《盛世新聲》、《詞林摘艷》,遠藏西班牙四百多年的海內外孤本《風月錦囊》,傅蕓子在日本發現的《詞林一枝》、《八能奏錦》、《玉谷新簧》、《摘錦奇音》、《樂府南音》、《玄雪譜》、《大明春》,俄國漢學家李福清發現的《樂府玉樹英》、《樂府萬象新》、《大明天下春》,英國漢學家龍彼得貢獻的《滿天春》、《鈺妍麗錦》、《百花賽錦》,至今仍羈留英國的三種曲選《樂府紅珊》、《樂府菁華》、《樂府歌舞臺》以及《賽征歌集》、《萬壑清音》、《時調青昆》等。
第四章以20世紀發現戲曲理論著作及其整理研究為對象,主要敘錄極具戲曲目錄學價值的明天一閣藍格寫本《正續錄鬼簿》,魏良輔曲律著述的原稿《南詞引正》,祁彪佳的戲曲理論《遠山堂曲品》、《遠山堂劇品》,徐于室、鈕少雅共同創構的曲譜力作《南曲九宮正始》,張大復的曲譜著作《寒山堂曲譜》,清初抄本、清乾隆楊志鴻抄本呂天成《曲品》,篇幅浩大的最后一部曲話手稿吳梅《霜崖曲話》,古典戲曲的回顧與總結:姚燮《今樂考證》以及《鸞嘯小品》、《審音鑒古錄》等。
第五章以20世紀發現戲曲文獻史料及其整理研究為對象,主要記述“唐前發掘與鉤稽:各類戲曲論著的首次征引及披露”,“唐五代搜羅與清理:以任半塘《唐戲弄》為代表”,“宋金元考索與輯佚:《宋元戲曲史》、《宋元戲文輯佚》、《宋金雜劇考》、《元曲家考略》、《元人雜劇鉤沉》”,“明清訪尋與著錄:《清代戲曲史》、《明清戲曲家考略》、《明清戲曲家考略續編》、《明清戲曲家考略三編》以及《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方志著錄元明清曲家傳略》”等。余論主要敘錄了20世紀發現的地方戲文獻、域外戲曲文獻、特殊種類戲曲文獻、少數民族戲曲文獻等。
這項成果的重要觀點有以下五點:
第一,20世紀發現的戲曲文獻是一筆非常豐厚的文化遺產,審視和觀照它不僅可以彌補古代戲曲研究的缺陷和不足,而且可以感受更新鮮的戲劇觀念和文化精神。這對戲曲研究本身具有不可或缺的促進作用和指導意義。
第二,20世紀發現的戲曲文獻的整理研究是一項十分艱巨的文化工程,參與者和從事者都是一生或大半生熱愛戲曲的專家學者,他們具有豐富的古籍整理經驗和高超的古籍鑒別能力,20世紀發現的戲曲文獻經過他們的介紹宣傳和整理研究才通行于世,才為廣大人民所認識。他們的整理研究滲透著現當代的社會觀念和人文意識,運用的是現當代的科學方法,審視他們的整理研究還可以看見古籍文獻在現當代的地位和價值,可為整個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借鑒和參考。
第三,20世紀發現的戲曲文獻是整個戲曲文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對它的整理研究可以看出哪些文獻已經面世,哪些文獻尚埋在地下等待發掘,哪些文獻還藏于私家等待清理。
第四,20世紀發現的戲曲文獻的整理研究還有許多未開墾的新領域,而已整理研究出來的論著又由于時代條件的限制還有許多缺陷和不足,唯有繼續整理研究,才能使真正的科研成果擺在讀者面前。
第五,20世紀發現的戲曲文獻及其整理研究是一個系統工程,往往是在發現之后涌現出一個整理研究的高潮,繼之則銷聲匿跡或完全停歇,沒有持續性,前賢時宿多為點和面而非立體的研究。這項成果已著力彌補和臻善了這些缺陷和不足。
從戲劇史學的角度看,這項成果的學術價值大致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拓寬了古代戲曲的研究視野。許多專家學者都將精力放在20世紀以前通行的戲曲文獻和史料上,而20世紀發現的戲曲文獻及其整理研究論著則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這對古代戲曲研究來說無疑開辟了一個廣闊的新天地。
第二,更改了古代戲曲史的有關內容。首先是對個別戲曲種類最早出現時間的更改,像南戲都認為南宋沒有劇本傳存,但在《永樂大典戲文三種》發現后,根據研究確定《張協狀元》就是南宋的作品,這一結論則把戲曲文本產生的時間提前了。其次是對總體戲曲形態最大包容數量的更改,戲曲形態除宋元南戲、元雜劇、明清雜劇、傳奇和近代地方戲四大樣式外,還有其他樣式,像車王府曲本絕大多數都是小曲;除漢語文本外,還有不少外語譯本和少數民族語譯本;元雜劇除四折一楔子體例外還有像《西游記》雜劇這樣的非四折一楔子的作品;而同一種劇本的不同版本也不斷被發現,像《西廂記》的版本就有209種之多,其中不少都是為世所稀見的珍本。
第三,展示了古代戲曲的研究方法。通過從地上尋訪和地下發掘兩條途徑可以增廣識見,通過匯編、校注、標點可以把它們整理成為通行本,通過論證、分析、歸納可以分辨它們的精華和糟粕,以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服務。這些研究方法在20世紀以前都未曾運用。
第四,擴大了古代戲曲研究的交流機會。該項成果的不少研究對象都發現于大陸以外的地域,只有不斷地加強學術交流和文化協作,才能進行深入徹底的全方位研究,從而使更多尚未通行的中國戲曲文獻作為人類文化遺產為世界所了解所認識。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