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馬橋(1993-1997發掘報告)

    ——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至夏商時期的考古發現和研究

    2011年05月15日16:43

      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主任宋建研究員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橋遺址發掘報告》,于1999年立項,2003年10月結項,最終成果是40萬字的專著《馬橋——1993-1997年發掘報告》。課題組主要成員有:袁靖、洪雪晴、何繼英、周麗娟。現將該項目成果的基本內容摘編如下:

      1993年-1997年為配合建設工程,在上海的馬橋遺址大規模發掘,不僅大大擴展了對遺址分布面積的認識,解釋了砂堤遺址的分布規律,而且發現了不同的遺跡和大量文化遺物與自然遺物,為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至夏商時期人類生存發展和自然環境的變遷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的重要資料。本課題為上海市閔行馬橋遺址1993-1997年的發掘報告,著重對馬橋文化進行了全面研究。  一、全面、系統、完整地整理、發表考古發掘資料,對馬橋遺址與馬橋文化進行了多學科的研究

      馬橋遺址是迄今已知最大的含馬橋文化內涵的遺址,1993-1997年的發掘獲得了豐富的資料。本項研究系統、完整地整理、發表了這批資料,其中包括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遺存、夏商時期馬橋文化遺存和春秋戰國至宋元時期遺存,以馬橋文化遺存最為豐富。出土了各時期的陶瓷器、石器、骨角器、青銅器等,還出土了大量的動物遺骸,并且通過采樣分析獲取了其他的自然遺存。對發掘出土的文化遺存和自然遺存從不同角度作了深入細致的考古學、微體古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硅酸鹽等多學科研究,另外還對良渚文化和馬橋文化墓葬人骨作了DNA分析。

      本項工作是對馬橋遺址和馬橋文化全面深入的研究,其成果是迄今為止最翔實的馬橋文化遺址發掘和研究報告,完整地公布了所發現的文化遺存和自然遺存,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馬橋發掘報告不僅能使學術界能夠比較全面地認識馬橋文化,推動環太湖地區古代文化研究的深入,而且還有利于夏商時期中原與周邊地區文化比較研究工作的開展,對探討長江流域文明化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以地層學和類型學等考古學基本理論和方法,對馬橋文化進行考古學分期和年代學、文化源流和文化類型的研究

      馬橋文化在夏商時期延續了相當長的時期,沒有進行過有實質意義的分期。馬橋遺址的發掘不僅發現了大量陶器和石器,而且發現了連續的地層堆積順序和186處遺跡的迭壓打破關系,從而為馬橋文化的分期研究提供了依據和豐富的實物材料。一共挑選了鼎、豆、觚、盆等共12種演變特征比較明顯的陶器,按照地層堆積順序進行排比,將馬橋遺址的馬橋文化遺存分為二期4段,是為馬橋文化的早期和中期。又參照在其他遺址中發現的馬橋文化遺存進行比較,確定了馬橋文化的晚期。這樣第一次將馬橋文化分為早中晚三期,經歷了從距今3900-3200年大約七百年的發展。

      馬橋文化之前當地為良渚文化,然而良渚文化的許多因素卻不見于馬橋文化。在馬橋文化中還發現了不少所謂中原地區夏商文化的因素。本項研究利用馬橋遺址出土遺物數量多,品種全,具有典型性的有利條件,全面比較分析各種不同的文化因素,深入探討了馬橋文化的淵源和不同地區文化的相互影響與交互作用。馬橋文化的部分內涵是良渚文化的延續,但是兩個文化有相當顯著的不同,其主要原因是,馬橋文化在延續了一部分良渚文化因素的同時,融入了大量非當地傳統的新文化因素,其中最多的是分布于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的肩頭弄文化遺存。在良渚文化走向衰落并發生衰變后,浙南閩北的文化趁機向北擴展。馬橋文化以紅褐陶為特征的文化因素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發展起來的。非當地傳統的新文化因素還有黃河中下游地區的二里頭文化、商文化和岳石文化,從江淮地區發現的岳石文化遺物和馬橋文化或二里頭文化的陶觚分析,江淮地區可能就是聯系馬橋文化和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橋梁。這些新的文化因素,有的是外來文化的傳入或影響,有的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互作用。馬橋文化在融合了多種來源的文化因素之后,形成了有別于其他文化的自身特色。

      馬橋文化分為馬橋類型和塔山類型。馬橋類型的遺址環繞太湖分布,塔山類型的遺址分布在寧紹平原地區和沿海的丘陵平原地區。浙閩地區文化是馬橋文化的主要來源,二者有許多相似因素。但是浙閩地區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其文化傳統的相對封閉特征,目前還看不出馬橋文化產生時所發生的文化突變,其產生的背景、過程和結果均不同于馬橋文化,因此不宜將浙閩地區作為馬橋文化的一個類型。

      三、馬橋文化的印紋陶和原始瓷研究

      遺址中出土了大量馬橋文化的印紋陶,開始生產和使用原始瓷。本項工作以考古學形態觀察與硅酸鹽技術相互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歸納了馬橋文化印紋陶和原始瓷的基本特征,從生產技術、生活和文化需求的角度闡明了印紋陶和原始瓷的關系,并深入探討了原始瓷的起源和產地。

      觀察和測試表明,印紋陶器的顏色、硬度和質量同它們的原材料成分組成、燒制溫度和氣氛密切相關。馬橋文化的陶器生產處于技術創新的轉變時期,印紋陶中新出現了火候相當高的硬陶,其燒成溫度已經達到1100度左右。硬陶陶胎的化學組成中,二氧化硅和熔劑的含量不同于軟陶,表明陶工已經懂得選擇特殊的原材料燒制硬陶。原始瓷是在燒制硬陶的基礎上發明的新工藝和新產品,硬陶的生產為原始瓷的發明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做好了充分的技術準備,人們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和對美的渴望是原始瓷誕生的真正動力。原始瓷表面有一層光亮的釉,馬橋文化的原始瓷既有青綠釉,也有黑釉。通過這項研究,我們認為環太湖地區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原始瓷出產地之一,黑釉原始瓷尤為罕見,可以將黑釉原始瓷看作是馬橋文化的一大發明。

      四、馬橋文化陶文的研究

      馬橋文化的陶器上刻有符號,一般稱之為陶文。本項研究盡可能地將出土的陶文收集齊全,進行排比分類,再根據陶文的載體、刻劃部位等要素,并參照其他文化的成熟文字,以技術和文化為背景嘗試解釋陶文的含義與功用。

      根據形體不同,馬橋文化的陶文可分六類。陶文的載體比較固定,絕大多數刻在紅褐陶系陶器的口沿上,從功能上看多為盛儲器。紅褐陶系的生產工序多,盤筑成型和拍打裝飾要分別進行。盛儲器中大器比較多,為保持形態的穩定性,對成型工藝有特殊的要求。生產紅褐陶器對燒制技術的要求也比較高,要特別注意胎料和窯溫氣氛的匹配。因此從生產技術角度,紅褐陶器被看作是比較特殊的陶器大類。

      陶文相對固定在紅褐陶器大類可能與它們的工藝過程比較復雜有關,在這類陶系上刻陶文是為了記錄一些與制陶相關的事情。紅褐陶系工藝的最大難題是胎料的選擇、處理和陶窯的溫度氣氛。馬橋文化對此掌握不好,陶器的硬度和色質差別很大,次品量比較多。為了技術的改進提高,制陶工匠們一定經過了艱辛的探索與不斷的總結,有必要記錄制陶泥料的來源、數量和加工形式,也要記錄陶窯的類別、陶器在窯內的位置等。另外,陶文中的數字可能記錄了陶器生產的批次和數量。

      五、環境考古──解釋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馬橋遺址所在的環太湖地區是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具有特殊的自然條件,遺址東面臨海,更加受到環境因素的強烈制約。唯有說明馬橋遺址的周邊環境和遺址使用期間環境的變化,才能更全面地解釋先民的生活面貌和社會發展狀況。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工作將自然遺存的收集和研究放在一個特別重要的位置,把它們作為環境考古的重要組成部分。

      收集的自然遺存有動物、植物(孢粉和植硅石)、微體古生物等,各自進行了形態鑒定分析,對古土壤作了粒度、磁化率和地球化學的分析,并以此為基礎,重建了馬橋遺址的自然環境。遺址建立在縱貫上海中部的一道貝殼砂堤之上,砂堤地勢高亢,自良渚文化以來成為先民的定居地。馬橋遺址沿著貝殼砂堤呈寬帶狀分布,反映人類聚落適應環境的分布特征。自然遺存分析顯示,以稻作為主的栽培農業在馬橋文化經濟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明顯不及良渚文化和馬橋文化以后的時期,馬橋文化先民獲取肉食資源的形式也明顯不同于良渚文化,說明馬橋文化的生存形式比起良渚文化有明顯的變化。產生這一變化的環境背景和文化背景都值得引起足夠的重視。
    (責編:陳葉軍)
    亚洲麻豆精品果冻传媒|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琪琪| 久久99精品视免费看|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2022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爽 |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99视频全部免费精品全部四虎 |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手机| 久久香蕉精品视频| 97精品依人久久久大香线蕉97|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老狼|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精品久久亚洲一级α|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的视频|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99re6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人妻少妇精品系列| 国产精品91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国产丝袜| 精品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国产第一页| 成人无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国内精品-bt天堂|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