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原地區歷史上的民族融合與同化

    ——《中原地區歷史上的民族融合與同化》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5日16:41

      河南省社科院任崇岳研究員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原地區歷史上的民族融合與同化》(批準號為99BMZ012),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課題組成員有:白翠琴、田青剛、馮明臣等。

      一、主要內容

      該成果分緒言、先秦秦漢編、魏晉南北朝隋唐編、五代宋遼金元編、明清編等五部分。本課題所指的中原是廣義上的中原,即黃河中下游地區,不專指河南。緒言部分對中原地區歷史上的民族融合作了概括式的論述,指出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和發祥地,華夏民族肇興于此,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漢族在這里形成。由于中原是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得中原者得天下”,因此有眾多的少數民族從東北、西北進入中原地區并建立了政權,后來又因種種原因融入了漢族和其他民族中。

      秦漢時期。先秦時期是中華民族的孕育時代,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大遷徙、大融合的時代。三皇、五帝時代,炎黃部落以中原地區為核心,與東夷、苗蠻進行著密切的交流與融合,華夏民族文化已初露端倪。中原地區是夏、商、周三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這一時期邊陲的蠻、戎、夷、狄等少數民族也乘機內徙,與中原諸夏雜居,至戰國時有些少數民族因融入華夏族而消失了,于是有了新的華夏族。秦王朝的建立,是華夏族統一的標志,中華民族的立體民族-漢族是在華夏族的基礎上從漢代開始形成的。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這一時期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紛紛進入中原,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建立了政權。各民族的大遷徙、大匯聚、大融合,給中原地區的漢族注入了新鮮血液。其中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各民族在經濟上互補,在文化上互相吸納,在宗教信仰上兼容并包、雜居與互為婚姻,加速了民族融合的進程。

      五代宋遼金元時期。五代中的后唐、后漢、后晉3個王朝是沙陀人建立的,他們采用中原王朝的禮樂官制,在用人上蕃漢一體,與漢人通婚,僅僅過了半個世紀,這些少數民族便融入漢族。宋遼金元幾個朝代是中原地區民族融合的又一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契丹、女真、黨項、蒙古、維吾爾人、猶太、回族等少數民族大規模進入中原。到了元代后期,契丹之名便逐漸消失了,而內遷的女真人與漢人雜錯而居,互為通婚,改用漢姓,提倡儒學,經濟上互通有無,使得女真人更加漢化。到了元末,這些女真人已完全融入漢族,蒙古人、色目人進入中原主要是通過戍守、經商、居官致仕后入居等途徑,蒙古、維、回族如今還作為單一的民族存在,西夏遺民則早已成為漢族的一部分了。

      明清時期。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下詔禁止胡服、胡姓、胡語,留在中原的少數民族為避免歧視多改漢姓,這一措施促進了新的民族融合。清代滿族人也多是因戍守、居官、經商而入居中原的。

      二、基本觀點

      第一,研究中原地區歷史上的民族融合與同化,是了解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與同化的窗口。中原地區實際上是一個以漢族為核心的民族大熔爐,有許多少數民族后來成了漢族,也是一些漢族加入到了少數民族行列。漢族與進入中原地區的少數民族既有刀光劍影、桴鼓相攻的一面,也有經濟文化交流,最后融合為一體的時期。從炎黃二帝以迄明清,民族融合同化時期之長,被融合的民族之多,融合情況的復雜多樣,均值得認真研究。

      第二,統治中原的少數民族統治者實行的經濟文化政策與民族融合同化的關系較為復雜,且情況不盡相同。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了一系列改革鮮卑舊俗的措施,規定遷洛陽的鮮卑人死后須葬河南,禁止鮮卑人著胡服,在朝廷上說鮮卑語,提倡說漢語、著漢服、改漢姓、與漢人通婚等,目的雖在于鞏固北魏政權,但在客觀上卻促進了鮮卑族同中原漢族的融合。金代女真統治者、元代蒙古族統治者進入中原之初,燒殺擄掠無所不用其極,良田鞠為茂草,廬舍化為灰燼,許多人被擄掠為奴,給生產力造成了極大破壞。但在政權穩定之后,能不斷調整其統治政策,把草原文化與中原地區的農業文化結合在一起,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少數民族帝王無一例外地尊崇儒學,金代、元代、尤其清代帝王都精通漢語漢文,不少人是填詞作詩的行家里手。他們施行的有利于民族交往的措施,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

      第三,中原地區的先進經濟文化在民族融合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進入中原地區的少數民族之所以大量融入漢族,是因為作為中華民族主體民族的漢族具有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優越的地理位置,懸殊的人口優勢,因而在民族融合中起主導作用。

      第四,北方少數民族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及中華民族凝聚力中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漢族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但中原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也包含了歷史上許多少數民族的貢獻在內。大量考古和文獻資料證明,中華民族的文明是各民族經濟文化不斷交流、融合而發展起來的,從而奠定了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強大物質基礎。

      中原地區歷史上民族融合的事實證明:少數民族對中原地區發達的經濟、文化的認同以及漢族對少數民族文化精華的汲取與融匯,是形成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漢族理所當然地成為凝聚力的核心,也證明了馬克思“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較高文明所征服”的論斷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三、學術價值與社會價值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剖析中原地區歷史上的民族融合與同化現象,對于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促進中華民族的發展與繁榮,都有很大的裨益。鄧小平同志說:“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閡的基礎上,經過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華民族的大家庭。”深入研究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融合與同化,總結這一問題的成敗得失,可以為處理當今民族關系,制訂民族政策,促進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提供有益的借鑒。
    (責編:陳葉軍)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老子午夜精品我不卡影院| 精品久久久无码21p发布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a级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事 |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1区2区| 99re在线视频精品| 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理论片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100| www.国产精品.com|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户外勾搭野战|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精品线影院|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蜜桃| 成人区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丝袜精品中文字幕|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薰衣草|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国产精品二区不卡|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