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民族學五十年(1949-1999)

    ——《新中國民族學的回顧與展望》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5日16:38

      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滿都爾圖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中國民族學的回顧與展望》(批準號為00BMZ006),最終成果為專著《中國民族學五十年:1949-1999》。課題組成員主要有:宋蜀華、祁慶富、施聯朱、白振聲、何星亮和王慶仁。

      該成果除緒論外,以“文化大革命”為界,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分為中國民族學的新開端、中國特色的民族識別、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少數民族社會形態研究、民族學研究機構、對外學術交流等六章;下篇分為研究機構及學術團體和人才培養、田野調查、研究領域的拓展和主要科研成果(上)、研究領域的拓展和主要科研成果(下)、學術活動和對外學術交流、臺灣和香港的民族學研究、中國民族學的展望等七章。書末有介紹中國民族學學會及其學術活動情況的附錄。

      《緒論》將中國民族學的歷史和現狀放到國際學術界的大背景中進行回顧,重申民族學中國化的重要性,強調系統地建構出切合中國實際的、帶有中國特點的民族學理論和方法論,強調中國的民族學研究應將歷史文獻和現狀調查相結合,多種生態環境和多元文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中國民族學的新開端》一章從介紹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民族學著作在中國的翻譯出版,到50年代初中國的民族學學者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并應用于研究實踐的過程,填補了中國的民族學史有關這方面的空白。《中國特色的民族識別》一章,對民族識別的重要原則、過程和有爭議的群體的民族成分的認定,作了詳細的闡釋,并單設《民族學工作者的貢獻》一節,從理論到實踐,對民族學家在民族識別工作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了概括和闡述。《少數民族社會形態研究》一章,結合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展的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對中國少數民族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農奴制社會形態的研究及其成果,有爭議的熱點問題做系統介紹和分析,史論結合,多有點睛之筆。《對外學術交流》一章,詳細介紹了在當時“一邊倒”的歷史背景下,與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間的學術交流,著重分析蘇聯民族學對中國民族學的影響,探討其中的得失,對正確認識中國民族學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背景知識。《臺灣和香港的民族學研究》一章,全面介紹了有關的研究歷史、研究機構、主要的研究領域及成果,填補了以往中國民族學史研究的空白。闡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族學發展的諸章中,《研究領域的拓展、主要科研成果》(分上下二章),詳細介紹了拓展后的中國民族學各領域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但由于這一過程還在進行中,有待在今后的實踐中作理論上概括和總結。《中國民族學的展望》一章,結合國際學術界的動向,從田野調查、應用研究、理論建設、民族學的國際化與中國化、定量研究、網絡資源與數據庫建設、世界民族研究、民族博物館建設、文獻與實地調查、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等諸多方面,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辯證地、歷史地看待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民族學發展進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是《中國民族學五十年》課題組遵循的一項重要原則。1956年至1964年開展的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取得了巨大成績,但自1958年起在左傾路線的干擾下,調查工作走了一段彎路。對此,《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一章設《成就與教訓》一節,從調查研究成果、人才培養兩方面對這項工作的成就充分肯定的同時,對其后期工作中的教訓歸納為“突出階級斗爭和兩條道路斗爭,夸大民族地區的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扼殺學術民主”、“批判獵奇,形成人為的‘禁區’”、“‘大躍進’沖擊調查工作方針的部署”、“‘厚今薄古’與史志叢書初稿的缺憾”等四個方面加以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確立“一邊倒”的國際關系總方針的背景下,中國民族學的對外學術交流自然限于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對此,《對外學術交流》一章設《蘇聯民族學對中國民族學的影響》一節,從建立中國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理論、中國民族學學科建設、中國民族學“經濟文化類型”理論研究、中國原始社會史研究、批判資產階級民族學等五個方面,闡述蘇聯民族學對新中國建立初期對從新起步的中國民族學發展的積極影響,同時指出“一邊倒”的學術交流造成的局限性。

      實事求是、公正嚴謹、樸實無華,是寫作《中國民族學五十年》遵循的基本原則。對書中涉及的事件和人物,課題組人員通過書信聯系、個別訪談、借閱檔案資料等途徑收集資料,以求論之有據,避免主觀性和片面性,力戒褒貶失當。

      該成果亦有其缺撼。例如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族學的科研成果缺乏歸類綜合分析和比較研究,對當前在部分學者中存在的學風問題,沒有進一步展開討論。
    (責編:陳葉軍)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青青草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香蕉|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强|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一级A毛片免费观看久久精品|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玖玖玖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无码|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7777|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91精品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色婷婷噜噜久久国产精品12p|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放孕妇| 国产精品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色综合色| 热久久99精品这里有精品| 四虎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6| 免费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日本精品不卡视频|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