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讖緯文獻與漢代文化構建

    2011年05月15日16:21

      南京大學中文系徐興無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漢代讖緯文獻與戰國秦漢時期以經學和儒學為主的文化構建研究》(批準號為96CZX010),于1996年立項,2004年3月結項,其最終成果為《讖緯文獻與漢代文化構建》。現將該成果的主要內容摘編如下:

      眾所周知,讖緯文獻從中古以后就屢遭帝王禁止,學界皆認為隋煬帝的禁絕最為慘烈。但唐代《五經正義》、《文選注》、《漢書》、《后漢書》的注解中,引用諸緯名目俱全。加之流播日本、朝鮮的緯書名目大體完整。因此,導致讖緯思想消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宋儒在學理上的清除與打擊,此后,諸多官私書目中讖緯的名目殘缺、分類不明。盡管后世學者努力輯佚,并肯定讖緯有補史、考地、測天、考文、徵禮、博物諸作用,但讖緯已成了博物館化的知識碎片,存在于類書與注解之中。讖緯在古代被當作經學的贅疣,在現代學術中被看成神學經學,僅其中的自然知識和宇宙思想的碎片被稍加肯定,對讖緯的研究也多停留在文獻考訂與思想概述的范圍內。該成果從戰國秦漢間文化與政治大轉型這一歷史背景出發,動態地描述讖緯文獻與思想的歷史形態,力圖恢復它的真實面貌。讓學界從另一個角度,理解秦漢文化及其對中國郡縣制帝國文化的長遠影響;理解漢代儒學和經學所承擔的時代課題及其達到的成就;理解中國三代封建文化在郡縣制帝國制度下的創造性轉化;理解讖緯文獻的獨特價值。

      一、讖緯文獻的價值

      對于讖緯文獻的價值,成果討論了兩個問題,一是讖緯文獻的源流,二是讖緯文獻中的非儒學思想。成果認為,歷史上關于讖緯起源于上古、先秦或西漢哀、平時代的看法以及讖緯有別的觀點是一種靜態的文獻考察角度,指出讖緯文獻中的《河圖》、《洛書》起于戰國秦漢間,七經緯及《論語讖》、《雜讖》等起于宣、元之際經學影響擴大、章句之學興起之后,以比附六經和《孝經》的面目出現。讖緯的體系出現后,其文本仍在增益并有新文本出現,形態很不穩定。早期的讖緯文獻有依附《河圖》、《洛書》立名者,后來多依附六經與《孝經》立名。名目繁多,有經讖、緯、傳記、章句、圖書等。但到東漢以后,人們開始分別《河圖》、《洛書》與《七經緯》。至《隋志》,遂嚴分讖緯文獻為《河圖》、《洛書》類、《七經緯》類、《論語讖》與《雜讖》類,以《河圖》、《洛書》為六經的先天形式,《七經緯》是孔子推衍的圣人之道,《論語讖》、《雜讖》記載孔子等圣賢對天道的闡述。成果吸收并修正了陳槃等人的讖緯文獻研究成果。對讖緯的名目與形成過程作出了允當的考論。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成果著重討論了其中的道家思想與墨家思想。指出道家的宇宙論、歷史觀、先秦出土文獻中的黃老傳說以及道家的話語形式在讖緯中皆有所體現,揭示了先秦墨家思想中鬼神思想、祥瑞思想對讖緯的影響,并推論墨家思想在漢代的保存形態和對東漢道教的影響。  二、讖緯與經學

      由于該成果研究的重點是戰國秦漢間以儒學和經學為主的文化構建,因此首先面臨著確定讖緯文獻在儒學與經學中的地位。成果對讖緯與漢代經學,特別是與齊學的密切關系做出了論證,指出讖緯是漢唐經學的組成部分,因此與宋明儒學之間存在著緊張的關系。宋明理學在摒棄漢唐經學的同時,對讖緯做出了學理上的重大摧毀,使得讖緯思想成了知識的碎片,失去了活力。而清代漢學興起,對讖緯進行了大量的輯佚工作,開始整理讖緯的文獻面貌與思想源流,繼之而起的今文學派又試圖復活讖緯的思想精神。成果全面地描述了讖緯在儒學史中的境遇與面貌,描述了傳統學術對讖緯的研究過程。

      三、新天道與新占術

      該成果以現存讖緯中較為完備的《易緯》為研究文本,推闡漢代新天道觀的構建過程。成果認為,至戰國秦漢之際,道家提出的“道”已與陰陽五行學說結合,發展為有體系的新天道觀,成為構建統一郡縣制帝國政治文化的根據。在此天道觀中,包含了一套以天文律歷等天學理論為基本演算方式的占術,用以占測天道,操縱人事。而以傳授古代典籍為學派特征的儒學,也試圖用新的天道觀補充和改造舊典,實現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轉化。其中對《易經》的改造是較為典型的。在戰國秦漢之際,諸多《易傳》皆顯示了對新天道的吸收和對舊筮法的揚棄,將占筮之書改造為圣人經世大業的經典。而兩漢孟京易學和《易緯》則實現了新占術的建構,使易學中的新天道有了新占術,充分發揮了易學對現實的操縱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內在化、理性化、邏輯化,使儒家的易學成為演算新天道的權威語言。成果的另一學術成就是詳細剖析了《易緯》的文本,對其中的諸多占術進行了還原與描述。進一步揭示了漢代易學的特征以及他們與戰國秦漢間《易大傳》思想之間的內在聯系,糾正了過去學界簡單貶低漢代易學的觀念。

      四、讖緯文獻中的天道圣統

      成果研究了漢代新歷史觀念的構建過程。認為,春秋以后,周天子的小宗諸侯和異姓諸侯甚至邊緣民族紛紛崛起稱霸,以周天子祖先血緣崇拜和宗法制度為根據的周代封建王國制度開始分化,加之新天道觀的出現,對具有超越意義的圣人的崇拜愈加深厚。先秦諸子的圣人觀雖有出入,但皆以圣人與天道相通,他們的圣人譜系也大致相同。這便為新的郡縣制統一國家提供了天道與歷史的依據。在戰國秦漢之際,圣統的思想構建出現了兩大傾向,一是以舊的宗法文化為根據,構建諸多氏族皆出于黃帝的宗法譜系,可稱為宗法圣統。二是按照陰陽五行、占星術等新天道觀來推演人類的歷史與圣統,以新天道、新天命來論證人間的圣王,可稱為天道圣統。后一種傾向成為戰國秦漢間的主潮,為郡縣制帝國的政治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被秦漢帝國所采納。但是,由于秦帝國只承認圣人與天道的關系,否定圣統,否定傳統文化,其圣人信仰構建便不得成功。漢帝國則主張紹休圣緒,以傳統文化立國,在天道圣統的傳承次序中又逐漸采納了五行相生的模式,放棄了開始采用的五行相勝的模式,強調文化與政治權力的承繼性,強調秩序與和諧,因此成功地構建了完整的圣統崇拜,發揮了國家信仰的作用。讖緯文獻正是天道圣統集大成的表述形式。成果對諸多讖緯文獻進行了梳理,排列了讖緯文獻中皇、帝、王的圣統體系,揭示了其中貫穿的五行與三統兩套順序及其各自所包含的特殊意義,昭顯了漢代儒學進行文化建構的歷程。通過對天道圣統的闡釋,成果一方面吸收了古史辨派的史觀,一方面糾正了學界關于漢代今文經學相信讖緯,古文經學不信讖緯的觀點。認為古文經學也信讖緯,但他們在漢帝國立國累世之后,采用宗法圣統來補充、修正天道圣統,使之更加穩固,更具有倫理與道德的根據。

      五、讖緯學說與漢代道德構建的完成

      該成果從漢代,特別是與齊學有關的《孝經》學漸漸興盛,成為漢代經學重要典籍的角度出發,發現《孝經緯》在讖緯文獻中的地位也相當重要。進而闡述漢代《孝經》學的發展及其與秦漢郡縣制國家鼓勵孝道,穩固小農經濟的關系。繼而從思想史的角度,論證了孝道何以在宗法封建王國的文化中成為最高道德標準和最基本的道德準則。而當封建宗法禮樂文化崩潰之后,諸子百家對傳統道德盡管采取了重新解釋、否定、或是重新建構的態度,但大都不反對孝道,并仍將孝道作為基本道德。戰國秦漢間的儒家,在積極吸收道、墨、法家道德觀的基礎上,賦予新天道以倫理內涵,賦予人以宇宙的稟性,建構新的倫理道德體系。在這一建構中,董仲舒提出的人元與天元合一的觀點為人文、人性找到了天道的根據,并且將闡述天道的語言改造為儒家《春秋》學的語言。如此,新天道與新道德體系合而為一,與“天元(道)-陰陽-五行”的天道體系對應,道德體系呈現出“孝(忠)-仁義-五德”的狀態。孝道在擺脫了封建宗法文化之后,在郡縣制的帝國道德體系中仍是本位道德。漢儒的道德構建由于過分強調外在規范性與神圣性,忽視了道德的主體性、自覺意識與反省意識,因而儒學在西漢末至東漢時期也進行了一些修正性的建設。  六、讖緯文獻中的“河洛”、“郊祀”與“封禪”

      該成果推闡了戰國秦漢間新國家神話與祀典的建構歷程。隨著三代以來的族邦國家和以周禮為代表的宗法封建文化的解體,戰國秦漢時期,新的郡縣制統一國家形態逐漸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天道觀、新歷史觀和文化制度也在同步構建之中。國家神話和國家祀典的構建是新政治根據和新文化信仰的標志,其中最重要的內容是帝王接受天命的神話以及與之配合的祀典。成果考察了讖緯文獻中的河洛神話,發現這一有體系的神話昭示了按照新天道運轉次序而設置的圣人接受天命的過程,其接受方式是河出圖、洛出書,其中又糅合了其他形態的受命神話。成果指出,河洛神起源于華夏諸族對黃河的崇拜,寶玉形態的河圖與洛書在不同的時期由上天傳授給不同的圣王,反映了遠古玉器(新石器文化的顛峰狀態)時代權力的擁有與轉移形式。同時,河、洛神話還包含著一個文化神話,即《河圖》和《洛書》是《易》象與《尚書 洪范》五行的先天根據。在戰國秦漢間,天命更迭頻繁,出現了帛書形態的《河圖》與《洛書》,這便是讖緯的早期形式。因此,河洛提供了新的國家信仰和祀典中帝王接受天命的神話。至于郊祀,則是周王朝的最高國家祀典,建立在祖先崇拜的信仰基礎之上。春秋以降,郊祀這一周天子的特權受到諸侯們的僭越與挑戰。同時,秦、齊、楚等異姓強國也在嘗試按照新天道的理念建構新型的郊祀典禮。秦國的雍祀、齊國的太一之祀和以《九歌》為代表的楚國郊祀皆是同一理念下的不同形式。漢承秦制,接受了雍祀,但至漢武帝時又吸收了齊國的太一之祀,強化了中央政府的權威。至宣、元以后,儒學又在新的天道信仰中轉化了周禮中的郊祀內含,使新型國家信仰和祀典帶上了傳統文化的色彩。至于封禪,則是齊國在爭霸過程中構擬的最盛大的致太平和告天典禮。秦始皇、漢武帝和光武帝不斷地構建這一盛典,在其中融入各自的國家信仰形態與郊祀典禮。但由于傳統的儒學與封禪文化關系不深,故秦皇、漢武的構建均不夠完美。由于董仲舒與倪寬等齊學人物對封禪的積極闡釋,加之讖緯對封禪神話的營造以及其中河洛神話與封禪文化的合流,使得光武帝的封禪得以成功,標志著戰國秦漢間新國家信仰與祀典構建的完成。
    (責編:陳葉軍)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果冻传媒|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日韩精品无码永久免费网站|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看|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99热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66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精品免费人成视频app|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导航|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国产精品午夜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一 | WWW国产精品内射熟女| 国产chinesehd精品酒店|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妇女99| 99精品视频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青草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91gav |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国产亚洲欧洲精品|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