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理論和實踐研究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若干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5日16:21

      武漢市委黨校龍小康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若干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項目批準號為01BZX019),最終成果為專著“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核心——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理論和實踐研究”。課題組成員有:吳文斌、劉國民、王玲、陳立、王謙。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 既是當前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實踐課題,同時也是關系我國如何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時代主題。本成果立足于“發揮信息化后發優勢,實現工業化有效跨越”的指導思想,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為主線,從中國工業化任務尚未完成、信息化剛起步的實際出發,著眼于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以中國工業化和信息化進程狀況、互動并進的關鍵環節為主要研究對象,論述中國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背景、發展過程和時代意義,揭示信息化與工業化交互作用中的一些內在規律,分析我國信息化建設和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過程中的問題及原因和一些成功經驗,提出了深入實施信息化帶動戰略的一些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中的對策與措施。

      一、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過程中的理論問題

      1.我國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產生的時代背景和演變過程。黨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是在當代經濟全球化、全球信息化背景下,順應世界科技與經濟發展大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作出的正確抉擇。同時,西方學者對信息化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各種研究理論,對我國信息化戰略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我國信息化戰略形成經歷了準備期、醞釀期和重點領域發展期,到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標志著我國信息化戰略的成熟,進入到全面發展并逐漸完善的新階段。

      2.信息化帶動戰略的內涵和意義。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世界上的一個普遍規律,在我國更具特色。在工業化已經很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信息化不斷改變著工業化的內涵、發展模式和速度。在中國,工業化和信息化這兩個不同維度的社會進化過程在同一時期里進行重疊。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就是用我國發展信息化的后發優勢,打造先進的信息化生產力,帶動、改造相對落后的農業化、工業化生產力。因此,信息化帶動戰略在發展理論上具有創新的意義,在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

      3.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中的作用和地位。依據工業化的理論和對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回顧和分析,參照有關專家的研究資料,我們得出中國工業化水平尚處于中期第一階段的結論;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任務,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我國完成工業化、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中處于核心地位;通過對我國信息化發展成就以及黨和政府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的政策、措施的分析,論證了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切實可行性。

      4.信息化帶動戰略的作用機制與制度結構安排。信息化帶動戰略的實質是實現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互動,理清信息化與工業化的內在關系是實現“兩化”(即工業化和信息化)交互作用的前提。成果概括了“兩化”之間的三大區別和四大聯系,歸納了我國發展工業化與信息化的具體要求和方針。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信息化與工業化交互作用的理論架構。第一是“兩化”交互作用發生的層面,即技術層面、經營層面、產業層面和制度層面。第二是“兩化”交互作用發展機制,認為政府推動力是“兩化”交互作用發生的前提,市場機制是“兩化”交互作用機制形成的核心,有持續創新力的企業群體是“兩化”交互作用發展的關鍵變量。第三是“兩化”交互作用必備的科學的制度結構安排。包括體制創新、人力資源開發、深化對外開放、完善市場機制、統籌協調各方面關系等。

      5.我國信息化帶動戰略進展狀況和深入實施信息化帶動戰略的目標、方針、原則和行動框架。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將是一個長期的發展戰略。在“十五”末期到“十一五”初期這段時間里,信息化帶動戰略的目標應是:以政府信息化為先導帶動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以推進企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建設帶動各個產業領域的發展。應遵守的基本方針是:“市場引導、統籌協調、前瞻求實、體制創新、實現跨越”。應堅持的基本原則是:國家目標導向原則;遠、近期目標結合原則;各方參與、以市場機制推進的原則;以人為本、鼓勵創新的原則。深入實施信息化帶動戰略的措施行動應著重從下列七個方面進行:一是以政府信息化為突破口,加大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力度;二是加大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力度;三是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建設好信息基礎設施;四是大力促進信息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五是因地制宜地選擇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恰當途徑;六是加速人才培養,加強信息技術的自主創新;七是強化與相關方面的配套結合。

      二、深入推進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實踐要點

      1.政府信息化問題!皟苫被用艿闹饕矫嬖谟谛畔⒒,沒有充分的政府信息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會信息化。 = 1 \* GB2 ⑴推進政府信息化及電子政務發展的原則。即堅持四個原則:以公眾為中心原則、公開性和全面性原則、高效性和協調性原則、安全性原則。 = 2 \* GB2 ⑵從五個方面加大力度:一是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二是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化建設的統一組織和管理,三是以政府機構改革為中心,進一步改革政府管理模式,優化業務工作流程,四是按照科學發展觀做好電子政務項目規劃,五是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的理論研究力度。

      2.企業信息化問題。企業信息化是深入實施信息化帶動戰略的關鍵和重點。成果論述了現代企業信息化的主要內容與作用,總結了近幾年來我國企業信息化取得的主要成績,同時認為存在著五個方面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八大對策建議:一是要堅持經濟原則、因地制宜原則、全員參加原則和領導推動原則。二是要進一步提高企業全員的信息化意識。三是要加強人本管理。四是要全面規劃,有重點、分步驟地實施。五是要突出管理決策系統的主體地位。六是要強調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核心地位。七是要充分利用社會力量,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八是要注重培養和引進企業信息化復合型人才。

      3.信息化如何改造傳統產業問題。用信息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主戰場。成果對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的作用和意義進行了深刻的闡述,論述了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的基本內涵,即對傳統產業生產方式、競爭方式、部門關系、組織結構、戰略管理等多方面的綜合改造。提出了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的實現機制和途徑,即:首先要形成利益驅動的相互融合共識,其次要創新投資結構,第三要充分運用資本市場促進資產組合,第四要促進企業信息化改造和開展電子商務活動,第五要積極發展各類現代專業中介服務。

      4.制造業信息化問題。制造業信息化是信息化帶動戰略的突破口,是新型工業化的主體內容。成果以制造業信息化工程為重點,分析了制造業信息化體系中五個要素(政府、軟件商、企業、咨詢和監理)分別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了五大對策:一是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二是要堅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三是以集成技術為支撐,聯合進行關鍵共性應用技術攻關。四是打造制造業信息化技術服務體系建設。五是大力加強相關人才隊伍建設。

      5.農業信息化問題。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同時也是弱勢產業,農業信息化在一些地區和部門常不受重視。為此,成果針對性的闡述了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深遠影響,分析了農業信息化推進過程中的成就與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六大對策措施和應著重把握的五個關系要點。

      6.信息產業發展問題。信息產業是信息化帶動戰略的產業基礎,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內容。成果詮釋了十六大提出優先發展信息產業的重要意義,論述了幾年來我國信息產業的重大進展,分析了信息產業發展中六個方面的問題,特別是近年來因加入WTO外部沖擊在市場占有、貿易摩擦、關稅倒掛等逐漸凸現,將成為信息產業發展的新障礙。成果對解決存在的問題,推進信息產業的發展提出了五個方面的對策建議:第一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第二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信息產業全面、協調發展;第三應充分重視信息產業的服務支撐體系建設;第四要進一步營造適宜IT人才成長的環境,加大培養IT人才的力度;第五要充分利用后發優勢,實現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7.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問題。成果利用多方面資料,將東、中、西三個地區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比較,認為中部發展正處于“東西夾擊”境況。成果以全國工業化進程為參照,分析了中部地區工業化進展狀況,認為中部地區工業化整體上尚處于初期向中期加速推進階段。中部地區在信息化方面領先西部的程度要小于工業化領先的程度,在網絡應用普及程度上,中部在某些參數上還落后西部。中部地區發展面臨著產業層次低、結構性矛盾突出和外向程度低等困難。促進中部崛起的主要對策為:第一,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搞好工業園區的建設,是實現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徑。第二,以城市化為核心,促進都市經濟圈的繁榮,是實現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長極。第三,實施大開放主戰略,拓寬經濟發展的空間,是實現中部崛起的重要突破口。第四,以農業產業化為核心,帶動縣域經濟的發展,是實現中部崛起的根本所在。

      8.實施信息化帶動戰略的體制環境與配套措施問題。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在一定的體制平臺和社會氛圍中進行的,體制與環境能否適時作出相應的改善,將直接影響著信息化帶動戰略能否順利進行甚至成敗。同時,信息化只是加快工業化進程、提高工業化質量的必要條件或關鍵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充分條件。因此,推動中國工業化加速發展、向信息社會邁進過程中,還必須將多個戰略融合互動,多種措施配套運作。完善信息化帶動戰略實施過程中相關的體制環境及配套措施應著重把握四個方面:第一,積極探索適應信息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變革。一是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市場機制;二是要建立、完善必要的政策法規體系;三是要逐步實現企業生產組織的社會化。第二,在深入實施信息化帶動戰略的同時,協同推進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與人才強國戰略。一是要大力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和發展教育;二是要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關系,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三是要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第三,努力實現工業與國民經濟各產業的協調和穩定增長。一是要將新型工業化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二是要促進工業與服務業的協調發展;三是要促進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協調發展。第四,切實做好發展信息化的基礎性工作。一是要建立完善、統一的發展指導規劃;二是要加強信息法規建設;三是要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應用;四是要強化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五是要努力營造發展電子商務的條件與環境。
    (責編:陳葉軍)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图片区精品综合自拍|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 |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佐佐木明希|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v | 久久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aaa级精品久久久国产片|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3atv国产精品视频| 91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免费下载|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国产乱人伦偷精精品视频|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56prom在线精品国产| 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 久久只有这里的精品69| 久久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免费|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io| 久热精品视频第一页|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专1|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影视| 999精品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