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資本論》三大手稿歷史觀的當代意義研究

    ——《馬克思歷史哲學的當代意義》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5日16:21

      復旦大學孫承叔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歷史哲學的當代意義》(項目批準號為01BZX004),最終成果為專著《真正的馬克思——〈資本論〉三大手稿歷史觀的當代意義》。課題組成員:王東。

      為了正本清源,高揚馬克思的偉大思想成果,使我們“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我國理論界在“回到馬克思”的口號下,掀起了研讀馬克思的高潮,本著作是對馬克思的一種解讀。

      作者認為,把握馬克思,不能停留在教科書水平,也不能停留在他的早期著作水平,因為此二者都忽視了馬克思在《資本論》時期對歷史觀的貢獻。真正的馬克思是《資本論》時期的馬克思,正是對于資本主義的深刻解剖,才使馬克思歷史觀達到爐火純青。在《資本論》的研讀中,作者又強調了對《資本論》三大手稿研讀的迫切性。過去我們偏重于第一卷,主要從經濟學以及方法論角度,而不是從歷史觀。恩格斯非常重視第三卷,他曾經在書信中說:“這個第三卷是我所讀過的著作中最驚人的著作。”“這是一部光彩奪目的著作,在學術上甚至超過第一卷。”但是已出版的著作對于馬克思的思想而言只是冰山一角,要真正理解馬克思就必須深入到他的全部《資本論》手稿、馬克思關于《資本論》的書信、馬克思所作的幾百本讀書筆記。而最值得重視,哲學味最濃的首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因為她是《資本論》的準備著作,是馬克思的思想實驗室,原汁原味地保存著馬克思哲學經濟學思想交匯的全過程,是我們把握馬克思歷史觀的最經典文本。全書以資本為核心,圍繞著當前最具前沿性的12個問題,以揭示馬克思歷史觀的當代意義。這些問題是:資本與市場經濟的起源;商品、交換與貨幣;資本的本性與文明面;資本的生產性與有限性;資本與現代社會;關于交往方式;關于競爭;關于重建個體所有制;關于生活世界;關于公共領域;關于共產主義;關于歷史唯物主義。

      為了從宏觀上展示馬克思的視野,作者首先討論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出發點。作者認為傳統的哲學教科書從生產方式出發,雖然揭示了勞動在人類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發現了階級斗爭的直接基礎,但是卻偏離了馬克思歷史哲學的能動性原則。歷史唯物主義的真正出發點是“現實的人”,只有從“現實的人”出發才能展現歷史唯物主義的全部豐富內容,展現社會有機體的全面生產內涵和過程,為此作者深入分析了1844年手稿馬克思關于人的六方面性質,并通過《德意志意識形態》人類第一個歷史活動的分析,充分展現人類生活的內涵,展現“現實的人”的本質屬性及其行為根源,從根基處奠定了人類歷史的能動性源泉。并通過哲學史的研究,作者認為一切哲學爭論的核心問題就是歷史發展的能動性根源問題,從自然哲學到神本哲學再到人本哲學,表明了哲學發展的三個階段,而對于為什么人是歷史過程主體的根源分析,導致了近代哲學和現代哲學的歷史爭論,馬克思現實的人的學說是哲學史內在邏輯的必然結果,是馬克思之為馬克思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在現實的人的基礎上,作者從人的全面需求出發展開了社會有機體的全面生產理論,并認為物質生產、人的自身生產、精神生產、社會關系再生產、人與自然關系的再生產五種生產的內在平衡是社會和諧的哲學基礎,是我們要進一步掌握的人類歷史發展規律。

      整個社會機體是五種生產的統一,物質生產是基礎,它構成人類歷史的真正發源地,除了物質生產以外,人類自身再生產同樣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它和物質生產一樣,是整個人類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是整個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根本目的,它構成全部社會運動發展的內在動因和力量源泉,是人類一切活動的起點和終點。精神生產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能動司令部,是人類最自覺的生產,它對社會生活具有偉大的組織作用、動員作用和改造作用,在整個社會演進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社會心理的升華,但卻能駕馭社會心理,它是社會存在的升華,卻能變革社會存在,它是經濟基礎的升華,卻能推進經濟基礎,它受制于上層建筑,卻又構成上層建筑的靈魂,是上層建筑控制、調節社會力量的精神司令部,它是整個社會有機體的社會生產、社會結構、社會演進的先決條件和精神動因,忽視它,必將不能完整準確地解釋和指導歷史。社會關系再生產則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和最有力保證。人們往往重視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認為只有財富才是人類追求的最真實目的,這是對人類“本性”的片面理解,因為他忽視了建立最佳社會關系同樣是人的生命活動的本質要求。離開了社會關系,任何社會生產都不能進行,它是其他三種生產的基本前提、要素,同時也是其他三種生產的結果、動力。能否建立最佳社會關系是人類自決能力的標準。它不僅外化為制度、法律、組織,同時還積淀為道德、風俗、習慣、文化,是人類文明的最主要標志。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就在于建立最佳社會關系。此外還包括人與自然關系的再生產,否則一切無從談起。整個社會從本質上講就是五種生產的統一,這是一個只能在形式上分開,而不能在事實分開的過程,由于它們都是人類生活的必須,因而五種生產必須協調發展。從這方面講,五種生產的和諧、共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最本質要求,它構成社會運動的最本質規律,因而在客觀上成為以社會和諧為目標的新的發展觀的哲學基礎。

      由于從現實的人出發,因此作者主張在整個社會結構的理解中,應該增加生活世界這一層面,它是一切歷史運動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是物質生產之所以要進行的根源,物質生產制約著社會生活,但是生活卻構成生產的內在動因和目的。在生活世界(現實的人)——五種生產——上層建筑的整體構架中,人類自身生產在原始社會居于主導地位,物質生產在當今社會居于主導地位,在未來的社會中,很可能是精神生產居于主導地位,因而上層建筑的功能不能是單純為統治階級的物質財富服務,它還必須協調各種生產,為五種生產的內在平衡,從而為社會的和諧服務,否則任何一種生產的缺失,都可能影響整個社會有機體的生存和發展。因此,上層建筑必須與生活世界建立廣泛的聯系,除了經濟領域以外,必須加強公共領域的建設,從而為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奠定理論基礎。

      為了克服對歷史過程的簡單化理解,作者提出了生產方式的多樣性問題,并集中討論了亞細亞生產方式與東方社會的歷史發展,提出了中國特色的歷史根源。

      在多樣性基礎上,作者集中討論了馬克思的三大社會形態理論,提出了歷史過程的統一性,即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必然要經過自然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歷史過程。集中討論了商品、貨幣、交換、資本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這一部分內容既與《資本論》及其三大手稿在馬哲史上的地位相聯系,同時也與馬克思學說在當代的意義相聯系。馬克思是研究市場經濟的第一人,他一生用了近40年的時間,研究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市場經濟,馬克思所揭示的市場經濟內在矛盾今天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因此,即使在今天,馬克思依然是不可超越的。馬克思的思想之所以對歷史具有如此的穿透力,從根本上講,是因為馬克思對現實的把握具有穿透力,馬克思正是在深刻理解了資本主義社會以后,才最后形成自己歷史觀的(馬克思許多有穿透力的學說是在研究了資本主義以后才形成的,例如三大社會形態理論)。因此真正的歷史唯物主義必然是現時代的。也就是說,只有站在時代的高度,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歷史唯物主義。從這方面講,深刻理解市場經濟是把握歷史唯物主義的必要前提。

      在《資本論》時期,馬克思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貢獻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貨幣章”,馬克思在研究貨幣的歷史起源過程中,第一次發現并提出了人類歷史的三大社會形態,這不僅揭示了歷史的新的發展規律,而且是對市場經濟歷史地位的最高概括。

      (2)發現了市場經濟的真正起源,即勞動力成為商品,貨幣成為資本,從而把商品經濟區分為兩個階段。正像馬克思所揭示的:“最大的交換,不是商品的交換,而是勞動同商品的交換。”“一旦勞動人口不再作為商品生產者進入市場,不再出賣勞動產品,而是出賣勞動本身,或者更確切地說,出賣他們的勞動能力,那么,生產就會在整個范圍內,在全部廣度和深度上成為商品生產,一切產品都變成商品,每一個個別生產部門的物的條件本身都作為商品進入該部門。……只是在勞動能力本身對它的所有者來說已經成為商品,而工人成為雇傭工人,貨幣成為資本的地方,產品才普遍采取商品形式。”因此商品經濟我們實際上可以區分為二個階段,前資本主義我們可以把它稱為小商品經濟階段,從資本主義時期起,我們可以把它稱為大商品經濟或市場經濟階段。小商品經濟從屬于自然經濟,而市場經濟卻從根本上瓦解著自然經濟。第二大社會形態正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

      (3)第一次從正面肯定了商品、交換、貨幣、資本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在歷史動力問題上,我們以前把階級斗爭看作歷史發展的唯一動力,這在一定意義上講是正確的,但從歷史過程的完整性上講,卻是片面的。從歷史上看,商品經濟一開始就是以一種革命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分工,由分工而產生的個人之間的交換,以及把這兩個過程結合起來的商品生產,……完全改變了先前的整個社會。”對于今天而言,“人們彼此間的世界主義的關系最初不過是他們作為商品所有者的關系。”馬克思在這里不僅指出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而且揭示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實質和基礎。

      在商品經濟的發展中,貨幣起著關鍵的作用。馬克思認為“貪欲在沒有貨幣的情況下也是可能的,致富欲望本身卻是一定社會發展的產物,而不是與歷史產物相對立的自然產物。”因此沒有貨幣,就不可能有致富欲望本身,正是隨著貨幣的產生,致富欲望才成為文明社會發展的一大杠桿,成為“發展一切生產力即物質生產力和精神生產力的主動輪。”

      資本是能帶來剩余價值的貨幣,因而資本的本性是對剩余價值的追求,從這方面講,資本是最不文明的,但是按照歷史主義進步原則,資本卻有它的文明面。“資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勞動的方式和條件,同以前的奴隸制、農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社會關系的發展,有利于更高級的新形態的各種要素的創造。”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由于勞動是雇傭勞動,勞動目的直接就是貨幣,所以一般財富就成為勞動的目的和對象。作為目的的貨幣在這里成了普遍勤勞的手段。生產一般財富,就是為了占有一般財富的代表。這樣,真正的財富的源泉就打開了。”正是由于這一原因,資本主義才能迅速發展起來,人類的地域史才發展為世界史,第一大社會形態才發展為第二大社會形態。在這里,馬克思是以徹底唯物主義立場直面人世的。

      資本的文明面還表現在對世界市場的開拓和對舊生產方式的取代上,資本主義正是憑借著商業、貨幣而消滅著一切前資本主義社會。這一過程對于落后民族可能是痛苦的,但對于人類卻是一種進步,因為它在客觀上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世界性聯系。

      除了前兩個文明面以外,馬克思認為資本的文明面還表現出許多“不同于以往一切生產階段的全面趨勢”,這些趨勢包括:無限度地提高勞動生產力的趨勢、利用科學和集體力的趨勢、促使分工越來越多樣化的趨勢、不斷擴大流通范圍的趨勢、傳播文明的趨勢。現代人的自由、平等觀念,本質上也是市場交換的結果而不是它的起因。我們只有在對這些趨勢的理解中,才能理解市場經濟的歷史地位,理解第二大社會形態必然取代第一大社會形態的根源。

      由于資本是在資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資本一開始就與構成它基礎的那部分人口的利益是相矛盾的,由此構成了資本的局限性,也就是說,在資本的基礎上,不可能達到社會和諧,達到五種生產的內在平衡,因此,為了發展生產,我們必須要承認資本,發展資本,但是為了社會和諧,我們必須限制資本(限制資本向非經濟領域滲透)、駕馭資本,使資本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也就是說,在社會主義國家,資本的原則不是最高原則,最高原則是以人為本,只有堅持這一點,我們才能最終超過并取代資本主義。

      因此,商品、交換、貨幣、資本是歷史唯物主義所必須研究的基本哲學范疇,不了解它就不能理解現代社會。

      本著作的最大特色是盡力開掘馬克思的思想資源,以回答最前沿的時代課題,并在回答中構建馬克思完整的思想體系。因此,下功夫于《資本論》,尤其是三大手稿中蘊含的豐富、深刻的哲學思想,不僅對于馬哲史建設,對于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建設,而且對于當代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實踐都具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責編:陳葉軍)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www.999精品视频观看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张柏芝|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日产精品一二三四区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福利|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片|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性 | 欧洲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大全|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精品 |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播放| 国产精品哟哟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777米琪桃花|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91麻豆精品视频|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爽爽| 久草热久草热线频97精品|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 91 第一页| 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