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華中師范大學吳理財教授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批準號10ZD&018),自2010年12月立項以來,課題組嚴格按照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要求,本著科學、認真、務實、高效的態度,精心組織規劃,積極開展實證調研工作,目前已經取得初步進展。
該課題是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研究課題,開展實證調研工作是課題研究進行的首要任務,也是重要環節。自課題立項后,課題組便進行了實地調研的準備和實施工作,目前項目開展順利,為下一步研究展開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廣泛討論、形成共識,精心設計調查問卷和《調研工作手冊》。
自項目開題論證會在武漢召開后,課題組成員根據專家建議,多次對課題研究開展進行廣泛討論,就課題研究思路、整體規劃等形成共識,并明確了各自任務分工。同時,根據研究需要,課題組精心設計調查問卷,并對初步制訂的調查問卷在武漢市進行了試調查,根據試調查反饋情況,又進一步及時完善調查問卷。從2011年4月至6月,課題組前后歷時3個月,先后召開了5次會議,對問卷進行研討,提出全面、詳細的修改意見,最終設計完成調查問卷和《調研工作手冊》。調研工作手冊含有調研內容、問卷調查技巧、調研資料收集清單以及包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文化惠民工程、經費投入、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績效考核與評價、民眾參與等十大塊內容的訪談題綱等,為下一步的實地調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積極開展實地調研,深入總結先進經驗。
課題組根據東、中、西部的不同地域情況進行抽樣,分別選擇十余個省市為代表,深入城市和農村社區進行問卷調查,具體包括廣東省珠海市、湛江市、深圳市,浙江省杭州市、寧波市、臺州市,山東省臨沂市;河南省周口市、新鄉市、洛陽市,湖北省黃石市、宜昌市、黃岡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安徽省阜陽市;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重慶市梁平縣,貴州省遵義市等。
同時,為了考察、學習部分省市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已經取得的先進經驗,課題組還成立四個區域調研組,在2011年6月28日至9月28日期間,分別深入浙江、深圳、河南、湖北四省市進行實地調研。課題調研組采取點面結合的方式,通過集體座談和個別訪談等形式對這四個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總體情況和典型模式進行了實地考察。四個調研組分別與當地省、市宣傳部門、文化部門負責同志取得聯系,并針對當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民眾文化需求表達及參與機制、文化體制改革、財政投入機制、考核評價機制和指標評估體系建設等相關問題進行集體座談和探討,了解了四省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情況和先進做法。
同時,為了掌握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運作情況,調研組還深入基層社區、圖書館、文化館(站)、群藝館、劇院等實地考察、進行個別訪談。浙江調研組深入考察了杭州市圖書館、寧波市海曙區文化館、天一家園社區、鄞州區邱隘鎮文化站;河南省調研組重點就周口市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周末一元劇場”進行考察,并與項目相關工作人員深入訪談,探索“窮地方如何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經驗;深圳調研組則重點對福田區梅林街道文化站、寶安區西鄉街道桃源居社區、民治文體中心等進行詳細考察;湖北省調研組主要對黃石群藝館、湖北省精神文明示范區-鐵山區曹家林社區以及陽新縣太子鎮,考察了太子鎮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文化站在激活本土公共文化資源、組織公共文化活動的有效經驗。調研組現已啟動典型經驗調研報告撰寫工作,初步形成10余萬字調研報告,向全國社科規劃辦報送了3份《成果要報》,其中《窮地方也可以搞好公共文化服務——周口市“一元劇場”調查與思考》報告獲得好評。
三、及時整理一手資料,重視資源整合,建立相互交流機制。
此次規模調研共發放2000余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593份;共訪談近300余人次,可整理近10多萬字的訪談資料。同時區域調研組還分別收集到關于浙江、河南、深圳、黃石等省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法規、政府工作報告等一手材料。課題組及時對收集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歸檔,并制度化了調研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機制,并實施資料互通互用,相互借鑒等共享機制。通過對調研資料的及時整理和資源整合,強化了課題組成員之間的交流,提高了資源利用的有效性。
(課題組供稿)
(責編:劉冰、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