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7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近代漢語方言文獻集成》(批準號:10zd&122)開題論證會在山西大學召開。以中國社科院語言所研究員侯精一先生為專家組組長,以山西省委宣傳部部務委員、山西省社科規劃辦尹天五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周慶生先生,山西省教育廳科技處張志強處長,山西大學社科處孔富安處長為專家組成員。專家組認真聽取了項目首席專家喬全生教授的匯報后給予了充分肯定,專家組在項目的組成人員、項目的成果形式及項目動作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5個月來,課題組走訪眾多專家學者,積極探索重大方言文獻整理項目的運作模式,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促進項目順利開展。目前課題組已經選聘全國十大方言區50余位學者加盟,啟動各方言區文獻搜集和整理工作。
一、山西省社科規劃辦、山西省教育廳、山西大學決定將《近代漢語方言文獻集成》項目作為山西高等教育史上的標志性重大文化工程,采取以立項方式給予資金支持
1.加大宣傳力度,多方籌措資金。山西省省委宣傳部部務委員、山西省社科規劃辦尹天五主任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近代漢語方言文獻集成》的開題論證會上表示,這一重大項目是山西省的重大文化工程,我們一定積極向省委省政府請示,加大宣傳力度,為項目的順利開展籌措資金。山西省教育廳科技處張志強處長表示,決定將課題組所在的山西大學語言科學研究所增列為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通過基地項目的形式每年為該項目提供一定數量的資金,促進項目順利開展。山西大學也決定先行給予20萬元配套經費。
2.建立學科特區,設立制度保障。為按時保質完成《近代漢語方言文獻集成》這一重大項目,山西大學在以喬全生教授為首的方言學學科建立學科特區,設立專項制度為課題組創造寬松的治學環境。減輕課題組人員的課時任務,為課題組增加基礎經費,并給予人員引進政策傾斜支持。山西大學計劃財務處為課題組設立獨立的賬號,專款專用。
二、課題組制定嚴格的管理規范,確保學術質量
1.制定專門制度,促進課題規范開展。根據項目開題論證會的專家評議意見,課題組調整了子課題的設計方案,以方言分區為單位進行“近代漢語方言文獻”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就子課題承擔者的遴選、《近代漢語方言文獻總目提要》、《近代漢語方言文獻全編》、《近代漢語方言文獻語料庫》的編輯設計工作流程、工作要點作出統一標準。并決定在合適的時機召開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工作會議。
2.確立分工協作、互助合作的運行模式。近代漢語方言文獻的搜集有其獨特的特點,其存留狀況和收藏狀況常有交叉,因此課題組決定采取“分工協作、互助合作”的運行模式。先由各子項目負責人收集整理現存和已有方言文獻目錄,再探討存目文獻目錄整理和存目文獻搜集方式,最后探討未見著錄的民間方言文獻搜集方式。各子項目負責人之間互通有無,以高度的學術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確保項目順利開展。
三、聘請海外著名專家加盟,拓寬文獻搜集途徑
“近代漢語方言文獻”不僅在國內流傳,在海外也有大量流傳,尤其是日本、韓國(以漢籍為主)、港澳臺(以閩粵客方言文獻為主)、美國(以傳教士文獻為主)等地。為了盡可能多的搜集到更多的近代漢語方言文獻,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侯精一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周慶生先生的建議和聯絡下,決定聘請日本青山學院大學遠藤光曉教授、大東文化大學中嶋幹起教授、韓國培財大學白鐘仁教授、臺灣輔仁大學李添富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黃耀堃教授、澳門理工學院周薦教授等海外著名專家加盟課題組,共同完成這一重大課題,保護中華文化遺產。
四、成立方言文獻整理研究室,確立長遠戰略目標
漢語方言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借《近代漢語方言文獻集成》這一重大課題,山西大學語言科學研究所成立了“漢語方言文獻整理研究室”,專門進行該項研究。將《近代漢語方言文獻集成》作為第一個戰略目標,在此基礎上,進行范圍更為廣闊的漢語方言文獻集成的研究工作。并以現代計算機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為背景,以強大的文獻為支撐,開發“漢語方言文獻數據庫”。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