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上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珍品的發掘、整理、研究與出版》(批準號:10zd&099)的開題報告會暨專家咨詢論證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召開。出席會議的項目咨詢、論證專家有北京大學中文系溫儒敏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孫郁教授、清華大學中文系王中忱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白燁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錢振綱教授和李怡教授等。來自南京大學、徐州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的子課題負責人方忠、黃發有、張麗軍、房偉以及本館研究人員吳福輝、許建輝、劉屏、傅光明、沐定勝、楊帆、陳艷、張元科、崔慶蕾、胡嘉、郭瑾等30余人參加會議。
項目首席專家、中國現代文學館常務副館長吳義勤作開題報告。他介紹了該項目的選題背景、意義、總體框架、研究目標以及具體研究內容,宣讀了社科基金規劃辦的立項通知書以及相關的要求與規定。同時,他還介紹了項目申報答辯會上專家們的意見,并決定根據專家們的意見對申請書研究計劃和子課題的設立進行調整。原來的6個子課題為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作家手稿研究、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作家書信研究、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新文學版本研究、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期刊研究、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翻譯文學版本研究、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作家字畫研究,現根據專家們的意見暫緩其中的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作家字畫研究子課題,增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港臺及海外華文文學資料研究子課題。
會上,6位子課題負責人方忠、黃發有、張麗軍、房偉、許建輝分別匯報了各個子課題研究設想。
在認真聽取課題組各負責人匯報后,與會論證專家對該課題的立項意義及研究計劃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該課題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對階段性研究成果寄予厚望。同時,論證專家還就該課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側重點發表了建設性意見。專家一致認為,該重大項目是一個長期的學術工程,需大量的出版經費和聯合攻關,應申請項目延續立項和后續出版經費。目前的重點應放在對館藏品的發掘、整理與出版上,珍品資料的出版是第一階段的首要任務,研究可以放在第二階段逐步展開。孫郁先生提出要對館藏手稿、書信、版本、期刊做好補充收集工作,同時建立藏品副本庫。王中忱教授提出要對當代文學資料做好數字化信息處理,做好編輯與注釋工作;館藏資料對外開放要設立標準,有節制的公布。錢振綱教授提出,要做好作家手稿、初版本的書目研究工作,也可與相關單位針對重要作家做聯合書目研究。前任副館長吳福輝先生指出,文學館的珍貴資料要分階段、分步驟對外開放,成為學術公器,同時強調研究、開放與保護一定要結合好。
為支持該重大項目的順利進行,中國現代文學館在為研究人員提供各種便利條件的同時,還將多渠道籌措經費按1:1的比例為該重大項目匹配同等額度的研究與出版經費。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