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 由魏存成教授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高句麗、渤海文化發展及其關系研究》(批準號:10zd&085)在吉林大學舉行開題論證會。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吳振武教授出席了會議。出席會議的論證專家有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山東大學曾繁仁資深教授,吉林省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金中祥研究員,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孫玉良研究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吉林大學劉中樹資深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吉林大學林沄資深教授;同時還有吉林省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畢秀梅同志和學校社科處的有關同志等。
會議由吉林大學社科處孫長智處長主持,吳振武副校長和金中祥主任先后講話。吳振武副校長在講話中對論證會專家表示感謝,對本重大項目獲準立項和全體課題組成員表示祝賀,并希望大家認真聽取專家意見,保證質量,按計劃完成項目。金中祥主任在講話中指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是當前國家等級最高、權威性最強的項目,其成果要代表國家水準,重大項目獲準立項,是榮譽,也是壓力和責任,因此一要做好各項基礎工作,尤其要保證研究質量,質量是項目的核心和生命所在,同時要把握好時間,按時完成階段性成果、最終結項成果和日常的檢查、匯報工作。
項目具體論證由專家組組長林沄教授主持。項目首席專家魏存成教授首先做開題匯報,他在簡單闡述項目的意義、價值和研究出發點之后,重點介紹了課題的總體框架、研究內容、重點難點,五個子課題的設置及其負責人的安排,專著、論文、研究報告等研究成果的設計,整體工作的進度和時間安排。
論證專家在發言中認為:該項目立項體現了多年來高句麗、渤海研究深入發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課題的總體框架、研究內容是合理、充分的,體現了該項研究應有的廣度和深度;成果形式由專著與論文、研究報告相結合,符合項目的實際需要;工作計劃也是切實可行的;同意開題。同時為了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提出和重申以下幾條建議:一、本課題是以考古材料為主要對象,而研究的是高句麗、渤海文化,因此要加強文化知識與文化理論方面的學習;二、為了深入探討高句麗、渤海文化的源流及周鄰關系,對兩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和區域范圍要做必要的擴大;三、要處理好學術研究導向性和學術自身科學性的關系;四、希望通過項目的研究過程以促進研究團隊的建設。
在會議總結中,孫長智處長再次強調了項目的質量要求和研究過程中的工作要求。會議結束前,項目首席專家與各子課題負責人簽訂了子課題合同書。
會后,課題組認真學習、討論了論證會上各位領導的講話精神、要求和論證專家的寶貴建議,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明確了做法,大體歸納為以下四點:
一是“要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和精品意識,立足學術前沿,體現有限目標,突出研究重點,避免重復研究”,同時根據需要,研究的問題和范圍要做適當的擴大。原投標書中所報“本課題是以高句麗、渤海考古遺存中能夠反映文化面貌的資料為主,并結合文獻記載及其他學科手段,對高句麗、渤海文化及其關系進行的系統深入研究”,該原則不變,為達到此目的,課題組成員還要加強文化知識與文化理論方面的學習,加強對高句麗、渤海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和區域范圍的研究。
二是作為學術研究和現實研究相結合的本課題,一定要“嚴把政治方向和學術質量關”,尊重歷史,尊重現實,實事求是;學術問題要在全面收集、客觀分析資料的基礎上經過充分論證以得出正確的結論;在涉及到學術界、尤其是與國外學術界的爭議問題上,要以正面闡述我們自己的觀點為主,不主動進行爭論。
三是課題結項成果,原投標書申報的三本專著和一本論文集不變,今年9月份課題組召開會議,討論確定各子課題結項成果的具體編寫提綱和工作計劃。現在各子課題正在做相關的調研和準備。
四是課題階段性成果,盡管目前關于高句麗、渤海的論文發表仍存在困難,課題組還是規定每個子課題五年內要在核心期刊或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或撰寫研究報告)5篇。現在有的論文已開始收集整理資料及撰寫,今年年底前將有幾篇發表。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