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6日,南開大學王先明教授為首席專家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鄉村建設思想(百年)史》(批準號:10zd&076),在南開大學舉行開題報告研討會。會議由南開大學社科處、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組織,特邀該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朱漢國教授(北師大)、王奇生教授(北大)、劉國新研究員(當代中國史研究所),李紅巖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姜勝利教授(南開大學)參加指導,并邀請相關專業學者和主要課題成員20余人參與討論。
會議由王慧副處長主持,歷史學院陳志強院長出席了部分會議。王慧副處長向專家們介紹了重大課題的基本狀況和學校對于重點課題的支持情況。首席專家王先明教授作開題報告,主要就課題設計思路及方向、課題的總體框架、預期目標和基本內容向專家作了較詳的陳述。同時,根據答辯專家意見和新近思考,課題組又重點陳述了新調整的研究思路和擬訂的撰寫方案。李金錚教授、江沛教授、張利民教授、宣朝慶教授等,對開題報告內容從各自的子課題角度分別作了補充講述。
專家們對“中國鄉村建設思想(百年)史”的課題設計和前期研究作了充分肯定,對這一研究的學術價值、理論意義和現實啟迪,也作了多方面的闡述和發揚。學者們普遍認為從思想史的視角展開研究,可謂是史學研究的學術旨歸和現實吁求的完美呈現。通過研究梳理百年中國的鄉村建設思想,不僅是對中國鄉村建設思想的一次深度挖掘,更為開啟新時期的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深刻的歷史經驗和路徑選擇。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雜志副主編李紅巖所說:“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不僅要描述,而且要影響下一步的走向”,因此它“既是基礎研究,也是應用研究。”
關于本課題的研究內容與重點,是學者們普遍關心的話題。鑒于目前學術界關于鄉村建設的研究現狀,大多數專家認為民國時期的鄉村建設思想豐富,但是由于大多是社會力量的實踐,故而影響相對較小;而建國之后的鄉村建設,從思想史的角度來看似乎沒有民國時期那樣顯著,但是從實踐層面來看卻是力度最大、效果最為顯著的。所以對于“建國后的鄉村建設思想要加強研究。”另外,在具體研究的過程中要充分注意挖掘總結歷史經驗,特別是要總結中共的鄉村建設經驗,充分發掘鄉村建設中的生產力思想,立足于“建設”的視角,一以貫之的以“建設”為主線來展開研究。
專家們就研究路線和方案展開了建設性學術研討。主要強調:一,在總結前五十年鄉村建設思想研究成果基礎上,可適當加重后五十年鄉村建設思想的研究,這方面研究有待開拓的內容甚多,期待著學術突破和學理建構。二、當代的鄉村建設思想更多體現在各項政策、措施、方針和實踐模式之中,如何從中提升和凝煉出具有特色的新時代的鄉村建設思想或理論,并將之系統化,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總之,學者們普遍認為鄉村建設問題是一個意義重大、內容豐富、頭緒較多的大課題。但是無論如何,抓住“三農”問題,就抓住了中國歷史的奧秘。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不僅是為了描繪鄉村建設的思想歷程,更重要的是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使這項研究能成為進一步開展“三農”建設的思想寶庫。
課題組在與專家的深入討論中,對即將展開的研究計劃和技術路線有了更清晰、更完善的思路。相信能夠在充分吸收專家真知灼見的基礎上,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保質保量地完成這一重大研究項目。
參與開題報告會的還有許多慕名而來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師。他們也積極參與討論,認為開題報告會無疑是一次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深感學術收獲甚豐。
(課題組供稿)
(責編:劉冰、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