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題管理情況
2006年10月底接到國家社科規劃辦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循環經濟深入發展研究)招標立項通知書后,立即召開了課題啟動會,課題組全體成員以及天津市發改委、經委,濱海新區管委會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會議,圍繞如何高質量地完成好重大項目進行了充分討論。根據項目評審專家的意見,增設1個子課題“濱海新區循環經濟發展研究”。會后,各子課題負責人分別做出子課題詳細計劃,經課題組再次討論后,課題負責人朱坦教授與子課題負責人簽訂了合作協議書,并撥付經費。課題組設一名秘書(王軍鋒博士)負責課題的日常管理和協調工作。課題組成員以本校教師為主,聯合美國耶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及政府有關部門研究人員共同開展相關研究。
二、課題進行情況
(一)調查研究。通過深入了解循環經濟發展的成效、問題以及制度、技術等方面的需求,探討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規律、途徑和實踐模式。
1.濱海新區循環經濟發展情況調研。重點區域(開發區、塘沽區)、重點行業(化工、臨港工業等)、重點企業(濱海新區核心區天津開發區副產品交換企業案例現場調研共19家)。
2.現階段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制度建設情況調研。配合天津市循環經濟立法工作進行調研,并在山東青島市、河南新密市、河北香河等地開展了調查研究工作。
(二)研討會。(1)07年4月10日,組織召開了“天津開發區西區循環經濟深入發展研討會”,會議邀請了國家發改委、全國人大環資委、中國人民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的專家學者,重點圍繞新開發區域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2)8月,與天津市社科聯共同舉辦循環經濟理論創新論壇。(3)9月,承辦“濱海新區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國際論壇。圍繞濱海新區循環經濟發展戰略進行學術交流。
(三)配合政府相關部門所做的研究工作。1.配合國家發改委總結循環經濟的“泰達模式”,初戰告捷。2.配合天津市政府制定循環經濟法規的工作,進行調研和基礎研究,并提出建議方案。3.配合濱海新區制定循環經濟規劃,進行調研和基礎研究,并起草了比較詳細的規劃方案。
三.研究成果
已向國內核心期刊和國際SCI源刊投稿8篇,發表2篇。基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17(3);代謝,產業代謝與物質經濟代謝——代謝與循環經濟理論,南開大學學報(哲學版),即將發表;建立環渤海區域政策法律協調機制,發展環境友好型區域經濟.港口經濟,2006 [2];天津市循環經濟法律保障機制研究,中國環境資源法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
已投出的文章:A Survey and Analysis on Public Awareness and Performance for Promoting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A case from Tianjin,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循環經濟消費觀-"深綠色消費觀",生態經濟;源于循環,高于循環的循環經濟深入發展研究,中國經濟問題;我國水務管理體制機制研究,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脫鉤:循環經濟深入發展的目標和標準,中國軟科學;論循環經濟中的生產者延伸責任
已完成3部專著的初稿,計劃年內完成終稿,明年出版。3部專著的前期研究成果都曾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并被“新華文摘”、光明日報等報刊轉載、轉摘。3部專著涵概循環經濟理論、方法和應用等方面。
1.《經濟理論中循環思想的演變與發展》。專家評語:“從經濟思想變遷的角度論述了循環經濟理論產生和發展的客觀必然性。通過對經濟思想發展的不同階段具有代表性的經濟理論中關于自然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知變遷研究,探討了循環經濟理論的演化和發展過程。把循環思想與經濟理論發展過程中的再生產、均衡以及可持續性等概念有機聯系起來,論述了循環經濟思想的深刻內涵和本質特征,從而拓展了循環經濟理論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將傳統經濟學中所關注的經濟系統內部再生產循環及其均衡關系問題,擴展到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物質良性循環為表征的生態-經濟大系統的再生產循環及其均衡問題上,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內外均衡,一體循環”的觀點。”
2.《物質經濟代謝分析理論與方法》。專家評語總結:運用生態經濟學、代謝工程有關的理論與方法,從生物學的新陳代謝和經濟過程的類比出發,提出從代謝角度認識經濟系統的物質流,通過建立物質經濟代謝通量模型、物質經濟代謝路徑選擇模型,創新性地提出包括物質經濟代謝規模分析、物質經濟代謝過程分析、物質經濟代謝調控與管理等內容的物質經濟代謝分析框架。該分析框架為循環經濟微觀分析提供了方法基礎,豐富了循環經濟理論,開創了物質經濟代謝研究領域。該研究成果對于促進我國循環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和方法,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該研究成果已經在香山會議上獲得了循環經濟研究領域的專家廣泛關注和認可。
3.《融入循環經濟理念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該研究創新了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與方法,將循環經濟理念納入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指導思想和全過程,促進循環經濟理念在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制定的規劃中得到落實,進而“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中,保障循環經濟的深入發展;同時提高了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質量和效用,使其與擔負的參與宏觀調控,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以環境優化經濟增長等重要職能更加適應,與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奮斗目標和當前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嚴重的國情更加適應。
已完成的調研報告:1.濱海新區循環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5份(政府與市場作用、企業清潔生產、公眾參與、能流物流及產業共生分析、新區與老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比較等);2.其它地區4份:《關于河北香河循環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關于山東青島市循環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關于河南新密市循環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關于山西河津市循環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
(責編:高巍、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