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進展情況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縮小收入差距政策研究》自2005年9月收到立項通知書之后,主要工作進程如下:
第一,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到目前為止已經召開全部課題組成員的研討會3次,小型課題討論會5次,每次的研討會都由首席專家親自主持,對上一階段的工作進行總結和回顧,并就下一階段的工作提出具體的要求,使研究工作能夠按照課題研究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第二,組織了多次相關座談會。我們利用為中央各部委及其地方行政領導進行培訓的有利條件,先后組織了全國部分地市國稅局長座談會、北京市副局級領導干部座談會,MPA學員座談會,就收入分配及其相關問題進行了廣泛的座談。第三,積極進行數據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在2006年初,課題組就數據的獲得問題與國家統計局、國家稅務局等有關單位進行了商討。同時,利用課題組成員的橫向課題的有利條件,為課題研究的資料整理和數據搜集提供條件。第四,進行了課題實地調研。課題組成員孫玉棟老師帶領研究生到湖北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就農民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問題進行調研,并寫出相關的調研報告。第五,課題組的各子課題負責人從各自負責的課題內容出發,分別進行了資料的搜集、調研和討論,已經有一定數量的階段性成果發表,后續研究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中。第六,積極組織撰寫成果要報。課題組子課題負責人楊宜勇老師提交《縮小地區收入差距的目標制度模式》研究報告;課題組子課題負責人李青老師提交《促進地區協調發展與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基于稅制的考察》研究報告,已經形成成果要報上報。
二、項目研究階段性成果發表情況
經過課題組成員的努力研究,目前已經發表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共有12項,具體包括:
1.董克用《中國經濟轉軌過程中的薪酬問題》已經發表于《湖南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并且在《新華文摘》2006年第8期全文轉載;2.董克用《從北京看城鄉結合部“失地農民”面臨的困境與解決思路》已經發表于《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年第3期;3.董克用《構建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指標體系初探》已經發表于《中國行政管理》2007年第1期;4.楊宜勇《2006-2007,政府高度重視下的收入分配》已經發表于《經濟研究參考》2007年第18期。5.楊宜勇《完善分配制度 實現共同富裕》已經發表于《人民論壇》2006年第3期;6.許光建《激活消費的關鍵是提高居民收入》已經發表于《人民論壇》2006年第2期;7.曹淑江《合理確定中央政府的教育職能,確保實現地區之間教育公平》已經發表于《社會科學戰線》2006年第2期;8.孫玉棟《我國稅收負擔的走勢分析-兼評“稅負痛苦指數”》已經發表于《宏觀經濟研究》2007年第6期;9.孫玉棟《基層財政收入狀況及農村稅費改革的成效分析》將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于2007年10月正式出版;10.程永宏《二元經濟中城鄉混合基尼系數的計算與分解》已經發表于《經濟研究》2006年第1期;11.楊天宇《政府管制、收入差距與社會各階層的利益沖突》已經發表于《上海經濟研究》2006年第4期;12.楊天宇《我國居民收入水平與邊際消費傾向之間“倒U”型關系研究》已經發表于《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三、代表性成果簡介
本課題目前有一定代表性的階段性成果的簡介如下:
1.《構建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指標體系初探》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戰略措施,而建立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標體系,是居民收入分配調節政策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該成果提出要建立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絕對數指標和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對數指標,其中,絕對數指標主要體現在當期收入水平的差距和收入增長額的差距這兩個維度上;相對數指標主要體現在同一時期不同群體的收入水平比較和不同時期同一群體的收入水平比較這兩個維度。同時,要關注貧困線的制定,注意收入清晰化問題。
2.《二元經濟中城鄉混合基尼系數的計算與分解》
關于基尼系數計算方法的文獻已經十分豐富,但專門計算城鄉混合基尼系數的理論方法,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這導致全國收入分配長期變化方面的某些研究難以深入。本文建立了城鄉混合基尼系數的新算法,并給出新的分解形式,同時還提出并論證了度量城鄉差距的新指標。該分解形式具有明確的經濟含義和理論意義,并且不依賴于“城鄉收入分布不重疊”的假定。利用這一分解形式的經濟含義,我們分析了幾個重要理論問題。最后應用新算法計算并分解了中國個別年份的城鄉混合基尼系數,以檢驗新算法的有效性。
3.《合理確定中央政府的教育職能,確保實現地區之間教育公平》
中央政府的教育職能仍然存在倒置現象,中央政府的高等教育投資擴大了地區之間經濟社會發展差距。中央財政的教育投資所遵循的原則應該是“公平優先、兼顧效率”,應該把更多的中央財政資金轉移支付給農村和貧困地區,舉辦義務教育、基礎教育。
4.《我國居民收入水平與邊際消費傾向之間“倒U”型關系研究》
通過收入再分配刺激消費需求是有前提條件的。只有在邊際消費傾向與居民收入呈“倒U”型關系的情況下,收入分配政策才能起到提高總體邊際消費傾向、擴大總消費的效果。計量結果表明,我國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與收入水平大致呈“倒U”型關系,即中等收入階層的邊際消費傾向較高,低收入階層和高收入階層的邊際消費傾向較低。因此,實行縮小收入差距的收入再分配政策,能有效地提高我國居民的總體邊際消費傾向,擴大總消費需求,從而刺激經濟增長。
5. 《中國經濟轉軌過程中的薪酬問題》
中國的收入分配領域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而作為居民收入最主要的組成部分的薪酬,必然成為這一變革的核心.薪酬問題十分復雜,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文章就薪酬的概念如何界定?薪酬水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薪酬在地區、產業方面的差別是否合理?改革后的最低工資制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如何評價國有企業薪酬制度改革?如何建立現代企業的薪酬制度?這些問題都是研究收入分配政策必須弄清楚的重要問題。
四、我們的體會
通過近兩年的課題研究,我們感覺到在完成重大項目的過程中,應該把握以下幾點:
1.要處理好“面與點”的關系,處理好“靜態與動態”的關系。收入分配政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領域,涉及諸多領域,我們的研究如何凝練重點是一個難題。同時,收入分配政策是近年來變化最快的政策,課題研究要體現超前性是有相當難度的;
2. 要制定有行之有效的計劃。重點項目的研究周期長,涉及的內容廣,參與的人員多,所以,應該制定分階段的研究計劃,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這樣才能保證課題研究順利的進行;并且,要盡量對課題組成員的研究工作提出具體的要求,使成果形成“合力”;
3.要保證課題組成員的研究時間。我們課題組的主要研究人員,絕大部分是學校的專職教師,即要完成較重的教學任務,同時還要進行科研工作。為了使課題組的老師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參與到課題研究中,要求在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的情況下,不要過多的開新課和全校選修課,以保證參與科研的精力和時間;
4.要對課題經費有效使用。我們對課題經費的使用做出了詳細的分配表,也規定了課題經費的使用范圍。到目前為止,課題經費是完全按照預先制定的使用范圍和額度在管理。
五、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我們課題的研究已經進入到中后期,下一步我們的工作除了繼續發表階段性成果之外,還要再提交相關的成果要報,并在適當的時間召開課題報告會。另外,對各子課題陸續進行階段性驗收,在此基礎上,著手進行課題總報告的分工和寫作,為本課題的結項作好準備。
(責編:高巍、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