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題工作的進展情況
1、立項和開題
課題于2006年10月25日得到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通知,正式立項(批準號06&ZD038)。2006年12月9日在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召開開題報告會,出席會議的專家共6位,分別來自黑龍江、遼寧和吉林省的發改委、政府研究中心和科學研究部門。此前,課題組征求在京7位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并向與會專家做了匯報。
2、調研工作
2006年12月25~29日,往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家財政部財政經濟研究所、國家發改委規劃司等相關研究和政策制定單位進行調研,主要了解國家規劃和政策制定部門對主體功能區劃的認識、工作進程和政策研究的基本取向。已經形成了調研報告;2007年1月中旬,結合地方性課題往遼寧省桓仁縣,針對遼寧省已經接近完成的“大伙房水庫調水工程”,進行跨流域調水工程產生的生態補償問題調研;2007年6月再次往遼寧省桓仁縣做調查,并與遼寧省水利廳的領導同志座談,具體征求有關流域上下游之間生態補償的政策建議,特別是對上游給予生態經濟援助的方式和方法問題,調研報告在寫作過程中;2007年7月18~28日,結合“吉林省主體功能區劃的前期研究”任務,往遼寧、云南、浙江和河南等四個全國試點省份調研,了解各地在主體功能區的“試劃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取得的經驗等,與各地比較充分地討論了有關財政轉移支付、進行生態補償的看法和要求,調研報告正在撰寫中;2007年8月4~24日,結合“東北老工業基地與內蒙古東部地區產業銜接”課題,往內蒙古呼和浩特、錫林浩特、赤峰、通遼、興安盟、呼倫貝爾市等地,與當地發改委規劃部門、承擔主體功能區劃工作的高校、科研單位座談討論,調研與“生態經濟開發”相關的地區間生態補償問題。
3、參加學術會議
2006年11月13~16日,首席專家在北京出席“香山科學會議”290次會議(2006年),會議主題為“環境倫理與區域可持續發展”,并做題為“我國主體功能區:管制還是協調發展”的報告;2007年2月初,參加中國地理學會在北京主辦的“主體功能區劃的實踐與理論方法研討會”,并做題為“生態補償與主體功能區的實現”的報告;2007年4月25~28日,出席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在上海主辦的“生態補償理論與實踐高級研討班”,并做題為“生態補償的基礎理論與體制機制問題探討”的報告。2007年7月10~14日,劉桂環出席在泰國曼谷舉辦的“湄公河流域開發一攬子政策研討會”,并做題為“中國流域生態服務補償的政策與實踐研究”(Study of Chinese Policies & Practices Regarding Payments for Ecological Services in Watersheds)的學術報告。
4、論文與著作
丁四保、王曉云,生態補償的基礎理論與體制機制問題探討,投往《宏觀經濟管理》,2007年5月;張郁,流域生態補償的協商機制研究,投往《自然資源學報》,2007年5月;3、張郁,基于主體功能區劃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研究,投往《經濟地理》,2007年6月;王昱,主體功能區劃及其生態補償機制的地理學依據研究,投往《地理科學》,2007年4月。 2007年6月形成專著《主體功能區劃的生態補償機制研究》的寫作大綱,已經討論過兩次,定于2007年暑期以后開始分頭寫作,2008年暑期前后爭取出版。全書共10章,40萬字左右,丁四保主編,將聯系科學出版社。此外,王曉云完成博士論文《區域生態經濟政策實施效率與調整研究》(指導教師 丁四保),2007年6月,全文約28萬字。文中涉及生態補償的基礎理論、生態服務評價中的貼現問題、區域生態經濟政策實施過程中的效率損失等。
二、與本課題相關聯、衍生出來的科學研究課題
1、丁四保等,吉林省主體功能區劃前期研究,吉林省政府委托,2007年6月~10月,2007年10月份以后將進入正式的區劃工作,課題組成員可以通過直接地參與省一級主體功能區劃工作,從中提出和解決有關生態補償政策和體制機制問題。2、鄭文升,完善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補償與援助政策研究,2007年國家社科青年項目,項目批準號07CJY028,2007年7月~2008年12月。3、馮江、王野橋、丁四保等,長白山國際地緣生態安全調查與數據集成,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2008年1月~2010年12月)。
三、完成課題研究工作的有利條件分析
主體功能區劃已經寫入了國家“十一五”規劃,完成并實施主體功能區劃的工作勢在必行,從國家到各個地方,以及政府各個相關職能部門都高度重視,所以課題的科學研究與政府的實踐結合相當順利。生態補償屬于政策研究,是實現主體功能區最為關鍵的環節,國家高度重視,正在責成許多政府、科研部門進行探討,提出和發現重大問題的空間很大,機遇難得。主體功能區的基礎理論問題遠遠沒有解決,留給課題組進行理論創新的空間也相當廣闊。課題組從一開始就與國家有關決策部門、專家取得了密切聯系,又獲得了主持編制吉林省主體功能區劃的工作任務,這樣就保證了課題研究成果可以隨時進入地方政府的決策。課題組在相關領域、特別是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了一些支撐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從事基礎科學調查經費的不足。課題組協作單位——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中國環境規劃研究院是國家發改委責成從事主體功能區相關政策研究單位之一,可以部分地掌握國家層面上政策研究的方向和重點。
(責編:高巍、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