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6日,中國人民大學馮惠玲同志承擔的200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人文理念、社會價值與國家文化形象構建》課題組舉行開題論證會,對項目實施工作進行部署和安排,并就有關問題進行研討。
會議就做好項目研究工作提出六條明確要求:一是要認真研究吸收評審專家提出的改進意見和建議;二是要認真落實投標書內容,細化課題總體框架;三是要針對奧運會社會價值的提升及國家文化形象的構建,提出戰略層面的重大對策建議;四是研究成果要實現理論上的突破和創新;五是要確定合適的研究范圍,抓住重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不要面面俱到;六是鑒于本課題的特殊性和緊迫性,研究工作要在2008年春季之前全部完成,此前應不斷推出階段性研究成果。
會議認真討論了各子課題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及一些重要概念。關于“人文奧運理念”,課題組成員認為,應提煉出一個經典的科學表述,能被人反復引用。“人文奧運理念”研究要體現三個層面:即理論研究、一般性研究和對策性研究,同時要體現出兩個維度:即深度(如哲學自身、體育哲學等)和廣度(如奧林匹克與政治、奧林匹克與教育等)。研究的突破點可在人文奧運本身,也可在人文奧運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點上。關于奧運會的“社會價值”,課題組認為,要緊密結合國家和北京市的“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煉出幾個主題加以重點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政策建議。要認真分析和把握當代中國處于經濟社會發展重大轉型期這個大的宏觀背景,來討論奧運會的“社會價值”,研究方法應以社會調查為主。關于“文化中國國際形象”,課題組認為,奧運會是展示中國國家形象和國際形象的最好契機,要深入挖掘“國家形象”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載體,重點突出“文化中國”的內涵。要進一步加強對外宣傳工作,采取多種方式和有效途徑,讓海外民眾“想見者得見,偏見者正見”。除研究中國的“國家形象”、“國際形象”之外,北京作為現代國際性大都市的“城市形象”也不能忽視。
(責編:高巍、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