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8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課題組在大連召開工作會議。課題組顧問梁柱﹑任大奎同志,課題組負責人教育部思政司司長楊振斌同志﹑社科中心主任田心銘同志,各子課題組負責人及主要成員參加了會議。
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同志對此次會議非常重視,委托楊振斌同志宣讀了她的講話稿。她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16號文件精神,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扎實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進一步增強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第二,理清思路,明確任務,切實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第三,深入研究,解決新課題,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要圍繞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10個方面的新課題,進一步深化研究,努力增強對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和規律的認識,積極探索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新思路新舉措,不斷提高理論研究成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說服力,切實為扎實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依據。
與會同志回顧總結了今年4月工作會議以來的工作進展情況,討論交流了各子課題研究中的學術理論問題。課題組顧問在認真研讀各子課題提交的初步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指導性修改意見。
與會同志結合各子課題組提交的報告、論文、綜述稿展開了深入討論。會議認為,要做好課題研究,必須堅持三個重要原則:一是把握方向性。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領會胡錦濤同志重要講話和中央16號文件精神,深入了解當前思想理論領域的基本態勢, 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錯誤思潮、錯誤觀點,在大是大非面前自覺與中央保持一致。二是堅持科學性。必須堅持嚴謹治學、求真務實的優良學風。在深入調查研究和充分吸收現有成果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具有深刻理論分析和實際應用價值的學術理論見解及對策性建議。三是增強實效性。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和學習生活的實際出發,深入研究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形勢,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出的重大問題做出科學的回答。做好本課題研究,要正確處理以下四種關系:一是變與不變的關系。變是指當前社會主義處于低潮期,相當長時期將在西強東弱的國際環境中發展,這對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是一個很大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變,積極引導大學生冷靜、客觀地觀察和分析國際形勢,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社會主義必然戰勝資本主義的信念,以此來觀察應對變化著的形勢,并且善于在各種思想觀點中吸收精華,剔除糟粕,抵制“西化”、“儒化中國”等錯誤思潮。二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尊重大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正確處理個體與社會、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增強社會主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反對“個人至上”等錯誤思想觀念。三是中國與外國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大學生既積極學習和正確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又自覺鑒別和抵御各種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增強對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反對盲目崇拜西方。四是質和量的關系。思想政治隊伍建設中的人員流動是正常合理的,重要的是善于在流動中建設一支相對穩定的工作隊伍,同時重視理論建設工作。楊振斌同志在會議總結中強調做好本題研究的重要性,對做好課題研究提出了兩點要求:一要把握方向﹑站穩立場、用準方法;二要努力推出高層次、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到會前為止,各子課題組共提交11篇研究綜述、10篇研究論文、7份研究報告。會議對下一步的課題研究工作作出了安排。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